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散文阅读+探究) Word版含解析5份
(散文阅读+探究)第01课+考纲解读-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散文阅读+探究)第02课+典型例题-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散文阅读+探究)第03课+解题锦囊-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散文阅读+探究)第04课+新题-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散文阅读+探究)第05课+模拟考试-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2018年高三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考点的考查要求是:(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F级。
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散文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三层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民族心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人文精神。
散文意蕴即散文的内容或含义。歌德的“意蕴说”把艺术作品分为三个因素:材料、意蕴、形式;意蕴即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一般把前两个因素合称为“内容”。
民族心理是散文常常表达的内容。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这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同时,民族心理是一般心理的特殊表现形式,所不同的只是在强度上、维持时间上、以及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直爽豁达、对人热诚等性格特点,在所有民族中都能看到,但在有些民族中却表现得异常普遍和突出。如居住在中国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牧民,几乎人人具有大度、私有观念淡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粗犷勇猛、顽强等性格特点。如此普遍的强烈性格表现,并不是每个民族团体都能具有的。 民族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习惯等。这些是考生解答此类高考题的依据。
人文精神是散文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
……
2018年高三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解题锦囊】
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里的关键词在于“不同角度和和层面”、“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以及采取的“发掘方式”。三者的交相配合构成了探究能力考查的基本内容。
(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散文的意蕴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散文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1)通读全文,理解文意。鉴赏与评论首先应该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解题的首要条件。要边读边想,边想边关注重点词句、重点文段。精读,而不是略读、粗读,更不是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跳读。一般来说,读两到三遍是必须的。对文本的阅读,要全神贯注,做到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因为鉴赏与评论的突出特点就是依附于文本,而不是像以前的高考小作文,完全是独立于阅读文本之外进行写作。所以,读懂文本,直到悟透文本,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选准角度,是指要找到评论的切入点(鉴赏点或评论点),一般来讲,对文学作品的评论与鉴赏,可以全面涉及它的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但中学语文考试是考查考生初步的(或“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通常题干上有“某个”或“一个”(或“两个”)角度的要求,一旦选定分析角度,就要集中笔力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分析,力求以小见大。(3)紧扣文本,有的放矢。鉴赏或评论要切合作品的实际情况,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名词术语,要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考生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要从作品的整体出发,把握作品的基调和总的倾向。同时要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往往表
……
2018年高三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株斜柳
温海宇
①一株斜柳生在护村河旁,树干像船一样弯躺在水面上,它什么时候长在这里?又经历了怎样的际遇长成这般模样?实在是无从考究了。袁村人不管这些,只是姑娘媳妇们喜欢蹲在其干上洗衣洗菜。护村河的水是活水,常年流向下游的马家潭,马家潭是淮河的一个小支流。袁村只有八九户人家,村后是一大片茂密的竹园。袁村杂树丛生,郁郁葱葱,从外观上看袁村乌黑一片,像上苍遗留在田野上一团水墨,透着古韵沧桑。
②斜柳的躯干有一抱粗,乌乌的树皮展示着它年岁的久远。春天来了,斜柳的枝条远远地泛着一抹浅黄,似有薄薄的寒烟笼罩着,春天的太阳格外的红,照在袁村就有了一种空灵明丽的色调。紫气东来,斜柳的枝条在春意的督促下由浅黄变为嫩绿,都水灵灵地下垂着,似乎触及到刚刚寒冰融化的春水。经过一个枯寂而漫长的寒冬,斜柳像刚睡醒的样子,焕发出恒久的活力,是最先长出绿叶的树木。鸟儿们对这一抹久违的新绿也由衷的青睐,三三两两,穿梭其中,唧唧咋咋,呼朋引伴,为柳增色。《闲情偶记》说:“此树为纳弹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可见柳树这种诗意的特质果真名不虚传。
③柳树是没有实际功用的,其弯弯曲曲的造型难成大用,质地亦欠佳,只怕连木匠也难以垂青它。柳树像一个浪漫主义的文人,潦倒而并不消极,依然斜斜地长在那河畔。
④袁村人的观念渐渐发生了变化,村里的许多杂树都被砍伐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笔挺高拔的白杨树,这种俗称“穿天杨”的树种非常健长,六七年就能成材,自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斜柳长在河畔并没有占置袁村植树的土地,因此免除杀身之祸而幸运地保留了下来。或许是根系扎在水里的缘故,这株斜柳长得也出奇的大气、茂盛,几乎延伸到河的对岸。虽说它有近百的岁数,却一点也不显得苍老衰败,相反给人一种不断进取的昭示和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