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Word版含解析5份
(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第01课+考纲解读-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第02课+典型例题-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第03课+解题锦囊-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第04课+新题-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第05课+模拟考试-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Word版含解析.doc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高考考点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情分析
近两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概览
题目信息 考点考向
年份/卷别 选文 传主类别 传主分析 筛选整合 原因分析 特征手法 评价探究
2017•新课标全国1卷 新闻材料 内容梳理、概括分析 比较分析
2017•新课标全国2卷 新闻材料 概念理解、概括 内容分析 内容评价
2017•新课标全国3卷 新闻材料 内容理解、概括分析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 《吴文俊的数学世界》 当代数学家 传主事迹和形象的分析往往与其他考点结合在一起,不适合单独列举。 概括心得 成果析因 谈兴趣与研究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当代作家 概括原因 观点析因 分析关系及
表现
……
简要解读
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重要概念是指那些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或者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概念。“文中”是概念的语境,也就是说概念的含义为具体语境所左右。“理解”是指领会概念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重要概念常常包括: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展现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等。
“重要概念”还可以指那些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或者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概念。“文中”是概念的语境,也就是说概念的含义为具体语境所左右。“理解”是指领会概念含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这个考点要求考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概念的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概念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题要领:
1.要明了命题者的命题原则。第一,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本作为答题的依据;第二,“重要概念”不是来自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文本,因而不需要也无办法强加理解;第三,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文本,而对于外延的理解可能会需要我们分析辨别。
2.从句子、语段及全文的整体联系中理解词语。在具体的句子中,可以从词语所在位置的语法要求、内容要求、整个句子意思完整要求等各方面去确定词语的基本意思。对有些词语的理解应从语段内容的角度去分析,注意语句前后的层次性、内容的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不仅有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而且蕴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的值得弘扬的优秀民族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②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天地之间人为贵,以人为中心,人是主导,人追求与万物的和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基调。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代代相传的传统节日之中,人始终是节日的主体。节庆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满足人的需要、和谐天人关系、展示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往为主的。
③敬祖孝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对自己的祖先历来有着异常浓厚的感情,《礼记》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仁义”与“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等。慎终追远的情怀成为中华文明的一条重要根脉,每逢佳节都要度诚地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和怀念。
④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种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节庆文化中也有突出的显现。中国传统节日是人们展示勤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
⑤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是个重理智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坚持正义的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不少节日是与民族气节和爱国传统相关联的,尤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代表。
⑥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心理追求。“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美、团结和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节日便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