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个字。
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法布尔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手法(拟人)——“风格即人”。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蝉的洞穴特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2.品析作者朴实有趣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对蝉的细致观察,感悟他对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析作者朴实有趣的语言。
2、体会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教学难点:
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种昆虫——蝉。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
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从文字中我们大概知道蝉的基本知识,那么,面对大自然中小小的蝉,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蝉》。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蝉的洞穴特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重点)
2.品析作者朴实有趣的语言。(难点)
3.学习作者对蝉的细致观察,感悟他对动物的情感。
三、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四、背景资料
法布尔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习性。一天,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是他全然不知。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察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蛐蛐的叫声,于是就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下地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仍看他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时间,就看着一块石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