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8张,教案约2250字,含1个视频素材。
《咬文嚼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随笔这一文体,并能写简单的随笔。
2、筛选概括文本信息,得出作者观点。
二、教学重点
能写简单的随笔。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1-2]
视频《蠢死的鬼》;分析当前学生作文一“的”到底的现状。
(二)课题展示[幻灯片3]及单元提示[幻灯片4]
1、体裁题材:文艺评论—又称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
2、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
3、学习要求:把握观点;学会评析
(三)体裁知识积累
1、议论性随笔之写作要领[幻灯片6]
写作内容:包罗万象,大至社会问题、人生哲理,小至身边琐事,风花雪月,鸟虫宠物,校园风情,学习心得,书籍品评,亲人友人,无可不写。
写作手法: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理趣”是它的突出特色。
写作形式:又称杂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文字可长可短。
④写作重点:须表达出写作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者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
2、随笔的概念[幻灯片7]
随笔,鲁迅翻译厨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时说:“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上,倘在夏天,便披浴衣,啜苦茶,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移在纸上的东西,就是随笔。”
随笔是一种“形式自由活泼,任心闲谈,并以言志为主,表达个人对社会人生见解的富于趣味的议论性文字”。
(四)文本总体把握
探究一:本文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幻灯片8]
(延伸问题:咬文嚼字有什么用?)
运用文字应有一个谨严的精神—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能让文字和精神“若合一契”,达到艺术的完美。
探究二:本文本文是一篇随笔,为了使语言和思想的“若合一契”,达到艺术的完美,作者举了哪些例子?[幻灯片9]
PPT例子的解读请参考《教师教学用书》P76第一大题的解读。
[幻灯片10]“套板反应”是人们的通病,故应作重点解读,启发学生不动脑筋,好用陈词滥调的不良习惯,在此仅举“新闻联播” ——中国官话套话联播。
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