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10字。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设计的依据】
1、注重语文学习中古诗鉴赏的人文性。要让学生从古诗鉴赏中体会古诗的人文性:1、感受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对人生的思考。2、理解宇宙世界变与不变的永恒主题。3、学习过程中,始终关注人对大自然的思考;在理解景与情的关系时,学会观察,学会探究。
2、体现《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种方法。基于此,本设计运用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把现代生活的真实情境与古人的生活情趣相联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体会诗人的主旨及捕捉古代诗人脉搏,真正达到与作者共鸣的目标。
3、师生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学生参与的程度决定教学效果好坏。
4、强化朗读意识,体现诗歌教学的本质特点。学生熟读诗歌,既可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疏通文意,初步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情画意的能力。
(3)理解并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与学习,从品位意境、赏析意境、把握情感环节赏析诗歌。
(2)通过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悟旋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
(3)学习张若虚旷达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情、理的联系。
【教具选用】幻灯片、MP3乐曲等。
【教学方法】朗诵法、鉴赏评价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及其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处在初唐与盛唐的过渡时期,有一位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等四人以文词俊秀驰名京都,合称“吴中四士”,只可惜他的大部分诗歌都已失传,目前全唐诗中仅收两首,其中一首《代答闺梦还》因写闺情,毫无特色;但另一首非常有名,人称“孤篇横绝全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