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60字。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鲁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小学  唐小琴
  一、教学目标
  1、  再现场景,以景激情。
  2、  掌握鲁迅先生杂文式的抒情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1、  如何再现场景?
  2、  在场景中体会作者复杂而沉重的情感。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简单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印象(提示:可以从课文内容、思想感情、文体、心理感受等方面来谈)。找准契机引入自己的正题。
  我听到有同学说这篇文章“反应了封建军阀的残忍,御用文人的无耻,表现了爱国青年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等等。这样一说,就和新闻报道、评论没有什么区别了。我们不禁要问:这还是文学作品吗?文学之所以是文学,或者说我们之所以需要文学,就因为它关注的始终是人,是人的心灵。鲁迅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记录、再现历史事实,而是要书写“三一八”惨案对他的心灵冲击,即他的心理反应。今天我们就来个旧课新上,以再现场景的方式,看看面对这血腥的屠杀,鲁迅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二)、学生回顾课文,找出文章的心理线索。
  面对这血腥的屠杀,鲁迅矛盾着、困惑着。在“说(写)”还是“不说(不写)”之间徘徊,往返起伏,这就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心理线索,也就形成了“文气”的跌宕。我们读《纪念刘和珍君》就应该抓住这样跌宕起伏的“文气”,也就是节奏,心理的节奏,文字的节奏。请大家迅速浏览全文,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课件)。
  (三)、把文字转化为场景。
  这篇文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首心灵的诗。但作为一个有强烈艺术感的文学家,鲁迅还要把这心灵的诗外化为画面、色彩、声音。《纪念刘和珍君》正是由许多的画面、色彩、声音组合的,请大家按照刚才找的线索把全篇的文字转化为一个个场景。什么是场景?(课件)
  (四)、重点分析场景五。
  鲁迅先生侧重写了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的死亡、受伤情况。请大家注意“背部”这个词,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并不是向前冲击,而是后退。段政府诬蔑这一次惨案的发生缘由是游行队伍“丛击军警”,政府军被迫做出反击。这次反击导致死伤两百多人。可见射击并不是为了保卫执政府衙门,而是一次疯狂的滥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