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课件+精练打包66份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考点精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考点精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考点精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古诗鉴赏 考点精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5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名句名篇的识记与默写 考点精练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题精练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精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精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精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考点精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考点精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考点精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考点精练五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考点精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精练二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精练六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精练三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精练四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精练五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 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精练一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微专题.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二.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三.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四.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一.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三章.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微专题.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二.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三.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四.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 考点一.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微专题二.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微专题一.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二.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二.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三.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三 考点一.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专题一.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微专题.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二.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二.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三.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四.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五.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三 考点一.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一.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 .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一 .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六 .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三 .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四 .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五 .pptx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语言文字应用 考点一 .pptx
考点精练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③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④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⑤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⑥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②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③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⑤吟风弄月:旧时有的诗人作诗爱用风花雪月做题材,因此称这类题材的写作为吟风弄月。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位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接见、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马克•扎克伯格,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Facebook”,如今已是亿万富翁,成为了人生的大赢家。
②苹果公司预计于2016年9月发布新一代iphone 7手机,但从对消费者的调查来看,人们却对此反应平平,由此可见,iphone系列已经不再是炙手可热的手机了。
③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④这位作家后期的散文常常化绚烂为平淡,以超然和平静的眼光洞察人生的悲善,淡雅古朴,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⑤印度南部的一个小村,几乎每家都出了一名小偷,“贼村”之名不胫而走,为洗刷恶名,全村居民宣誓要改弦更张。
⑥台湾前官员陆以正曾说,在台湾住久了,人会变得目光如豆,休说国际大势了,就连岛内经济发展的急速转型,乃至政治力量的实质改变,往往都视而不见。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①使用正确。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含贬义。不能作“热门”解。②望文生义。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③不合语境。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④使用正确。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⑤不合语境。目光如豆:形容眼光短浅。⑥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②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⑤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⑥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符合语境。②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来形容动漫产品的产值不恰当。③乔迁之喜:借指搬到好的地方去住或官职高升(多用于祝贺)。符合语境。④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符合语境。⑤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本句属于望文生义,不合语境。⑥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属于贬义词,而⑥句应为褒扬。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
……
考点精练二 鉴赏古诗的语言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注]上,惟留汉将功。
注 东汉时的车骑将军窦宪,他曾经以卓越的战功,大破匈奴北单于,又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颈联中的“横”和“接”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简析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它们组成了中原地区(三河道)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险峻,暗示了魏大此行责任之重大。这就为结句做了铺垫。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桃花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诗中“隔”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隔”字使飞桥和野烟交相映衬,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②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③写出了隔着野烟看桥的朦胧美。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简要赏析“又看暝色满平芜”中“满”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满”有“布满”之意,动态地表
……
考点精练三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水仙子•渡瓜洲[注]
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注 瓜洲:长江岸边渡口。
该曲前三句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偶。前三句鼎足而对,句式工切,势如贯珠,描绘了秋天的凄凉衰飒之景。
②比喻。“锦衣”比喻绿色的荷叶,“锦衣收”生动描绘了荷叶凋残蜷缩的形态。
③比拟。“瘦”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柳叶凋落、柳枝干枯的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寻梅
方岳①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②侍玉华③。
注 ①方岳:宋代诗人,屡遭贬谪,一生坎坷。②貂:汉代的宫饰。③玉华:唐代的宫殿名。
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谈谈诗人是如何表现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衬托(间接描写)。诗人以通幽的野径、宛转的山溪、洁净的沙岸、蜿蜒的残雪、幽远的“隐者家”,描绘出一个优雅僻静的环境,衬托出梅花幽静脱俗的特点。
(2)白描(直接描写)。诗人风尘仆仆策马而来,只为追寻那山坳里的早梅,虽然梅花只有三四朵,诗人却在不事雕饰中勾勒出雪中梅花神清骨秀、高洁幽芳的格调,表现出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坚守和追求。
3.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①
苏 轼
其 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②。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③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 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