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20个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领会文章主旨。
  2.学会多角度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一个人初到这个世界,都是弱小、无助的。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坎坷和磨难,在磨难中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终走向自信坚强的远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莫顿•亨特的童年故事,看看他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
  【设计意图】以“成长”这一话题导入,用题目来解读话题,为理解文章主旨奠定基础。
  二、第一步:梳理故事情节
  1、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的语句,试着复述课文。
  2、故事围绕着悬崖展开,你能用文中刻画“我”的动作的三个词语把故事情景概括一下吗?
  爬悬崖——()——()
  明确:爬悬崖,趴悬崖、下悬崖。“我”面对悬崖,由“爬”到“趴”再到“迈”下悬崖,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的一次心理成长过程。
  本节课,我们通过本文来学习多种角度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勾画关键句子、复述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
  三、走一步:聚焦心理描写
  (一)察言观行
  【投影展示】
  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往上爬。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1.比较两个句子:“我”是怎样爬悬崖的?你读出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写“我”的整体状态,“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用慢镜头写手和脚的动作,形象地写出“我”的小心翼翼、恐慌畏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