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课件试题)(打包6套)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171222123.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171222121.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1712221150.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171222122.doc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1712221151.ppt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171222124.doc
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释文题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
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
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使人惊悚,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
明主旨
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共14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曲折地反映出来。宋太宰最终没有举荐孔子的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伍子胥凭机智,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的境地,让人们懂得什么叫“急中生智”;庆封的族人寥寥数语,告诉庆封及世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绍绩昧借醉酒丢皮袄这一琐事,传达出对酗酒帝王的响亮警示;犁锄的比喻形象生动,让我们懂得了“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卫出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为利益所迷惑,看人要冷静、理智,要以“义”为标准;箕子的“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让我们懂得要防微杜渐;鲁人夫妇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惠子的言论,表明“人和”至关重要,也让我们知道处世的艰难;杨子的感叹道出了有才德而不以其自居多么重要;“渔者持鳣,妇人拾蚕”的故事,说明了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杨布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管仲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三虱食彘”的故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①鳣似蛇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衣缁衣而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亡其富之涯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鳝 黄鳝 ②返 回来 ③汝 你的 ④忘 忘记
(2)一词多义
①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今我已亡之矣: 馁不得食,亦终必亡矣: 燕虽小国而后亡: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②相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长短大小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③假假人于越而救溺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乃以吴叔为假王:
④身首身离兮心不惩: 鲁人身善织屦: 身体力行:
答案 ①逃亡,逃跑/外出,不在/丢失/死亡/灭亡/消亡/
……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自主检测与反馈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恶者贵 贵:尊贵
B.匹夫失其身 身:自身
C.今我已亡之矣 亡:死亡
D.子虽工自树于王 工:擅长
答案 D
解析 A项贵:得人敬重。B项身:性命。C项之:丢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则毋生杨矣
B.子岂能毋怪哉
C.行贤而去自贤之心
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答案 A
解析 A项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B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C项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D项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谓太宰曰因为君刺之
B.以我有美珠也桀以醉亡天下
C.晋近,奚不之晋吾今见之于君
D.皆为贲、诸为利也
答案 B
解析 A项于是,就/趁机。B项均为因为。C项动词,到/代词,他(孔子)。D项动词,变成/介词,为了。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晋近,奚不之晋讼者奚说?
B.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夫杨,横树之即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也
答案 C
解析 A项为什么/什么。B项住宿/筑舍定居。C项均为种植。D项满足/够。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陈轸贵于魏王 ②其恶者贵,美者贱 ③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
……
郑人有且买履者
自主检测与反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D.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认为”。A项古义:不效法。今义:违反法律的。B项古义:相信自己的脚。今义:相信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有信心。D项古义:从而给……。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王天下
B.天雨,墙坏
C.其御曰
D.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答案 C
解析 C项是动词作名词,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郑为亲己以化腥臊
B.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C.厚者为戮而身为宋国笑
D.而民悦之而自知其益富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介词“被”。A项动词,以为/连词,来。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当世之事”。D项因果连词,于是就、因而/转折连词,却、反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B.而自知其益富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C.曩将罪之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
D.举烛,非书意也故先王有郢书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名词,书信。A项动词,用工具丈量/名词,尺码。B项动词,增加/副词,更加。C项动词,惩罚/动词,怪罪。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B.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C.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答案 B
解析 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均为被动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