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34张,学案约6960字。

  第11课 漫步在无人区
  1978年3月,美国《费城问讯报》记者理查德•克雷默步行穿越中东无人区,目击战后死一样的寂静,他的报道获得当年普利策奖——全球记者最高荣誉。那一年,克雷默27岁。报道细腻、生动,而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年轻战地记者的勇气和关爱之心。“这类战争,就像越南战争一样,没有前线,也无所谓防御或进攻。它把记者个人的安全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一枚炸弹或者一粒子弹不知从什么地方就会钻了出来,这种情况已成为家常便饭。所有记者都了解这种情况。”这是普利策评选委员会对克雷默报道的一段推介。这种情况至今没有改变,2000年9月巴以流血冲突爆发以来,已经有10多名记者在前线丧生,受伤者更是难以统计。
  美字体 安 得 普 天 休 战 伐 , 不 令 竹 箭 困 输 供 。
  赏美文
  “九三阅兵”,用历史的火把照鉴和平之路
  李达仁
  2015年9月3日。循着胜利日阅兵的国际惯例,北京天安门广场将迎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抗战胜利日大阅兵,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抗击法西斯开始最早、坚持抵抗最久、付出牺牲最大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胜利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忘却。
  当我们把思绪拉回到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历史的苦难辉煌,历史的沉重教益,历史的现实镜照,一切不言自明。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从南京失守到重庆遭到大轰炸,狂魔肆虐,国难当头,要么沉沦覆亡,要么奋起抗争。往往是绝境,成为砥砺伟大民族精神的磨刀石。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和推动下,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奏响了气壮山河的救亡之歌。
  那是一部民众的苦难史,深入骨髓的丧亲之痛、永世难忘的生命之殇,让亲历者难以言说,让后来者潸然泪下。那是一部民族的觉醒史,积贫积弱、沉睡百年的中国,在民族危亡之际觉醒起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着全民族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