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80字。
11 与朱元思书
课题 与朱元思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
写作背景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想要辞官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文体知识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讲求平仄,讲究用典。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
读准字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ɡ)
嘤嘤(yīnɡ)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