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50字。
《逍遥游》课堂实录
课前预习《逍遥游》,让学生提问,整理出四个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
1.什么是逍遥游,什么样的人做得到逍遥?
2.为什么要写大鹏、蜩与学鸠?
3.小大之辩与逍遥游有什么关系?
4.写大鹏的事好像重复了,为什么呢?
一、PPT打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组织四人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师: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花5分钟时间讨论这些问题。
(点第三小组第三行男生)
生:真正做到逍遥的人是没有的。
师:同学们,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庄子所谓的逍遥是什么?课文中有没有原句?要“以本为本”。
板书:以本为本。
生找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师打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并追问,“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师提示:我们找信息不仅仅要重原文,找关键句,还要看上下文,看相关的内容。
生:无待。
师:谁做得到?
生集体:至人,神人,圣人。
师:那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
(点第5小组第一桌,女生:通过对比,说明……)
(刚才那男生有不同意见。)
男生: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经验比不上大的经验。或者小的志向比不上大的志向。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这里的知与年可以引申为能力,经验等等,我PPT很简略,但是同学们帮我填充了很多,已经胜过你们的老师了。
师:所以写大鹏、蜩与学鸠,又不仅仅是写它们,而是要给我们说明一些道理,所以这个叫?
生:寓言
师:这是庄子文章的一大特点,里面有很多的寓言(另起一列,板书“寓言”)。
师:那我们现在来解决第三个问题。点……
生有点疙瘩
师提示:其实我们刚才讨论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已经有所涉及了。寓言可不仅仅是为了讲故事,比如大鹏飞往的南冥,可能是?
生:大鹏的追求。
师:蜩与学鸠理解了大鹏的志向与追求么?
生:没有。
师:对,它们连理解的能力都没有,所以说达到逍遥是有层次的。可分几层?
生:两层。
师:亮出三层。说明第一和第二是达不到逍遥的,但大鹏在飞往逍遥的路上。
师:回答第四个问题,为什么大鹏要写重复?
生:强调!
师:这是庄子文章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重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寓言”两字下板书:重言。旁边括号重者,重也。)
生:老师,我觉得庄子多次大鹏,还有情感在里边。
师:什么情感,哪里看出来的?
生疙瘩。
师提示,既然讲到了重言,重复,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描写大鹏鸟的这两段(投放课文一二段),什么字最多。
生:也。
师:我们不去掉也字,去掉也字都读一读。
点第7列第3桌,女生:崇拜之情。
点前面那位男生:对,很丰富的情感,有着自己的追求。
师:把也字去掉,去掉的是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