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三章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九+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专题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专题六+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专题七+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专题三+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专题四+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二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专题五+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六章 考前针对性精准训练+专题二十+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六章 考前针对性精准训练+专题二十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六章 考前针对性精准训练+专题十八+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六章 考前针对性精准训练+专题十九+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三章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三章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十+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专题十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专题十三+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专题十四+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训练+专题十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五章 语言文字运用训练+专题十六+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五章 语言文字运用训练+专题十七+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突破测试题:第五章 语言文字运用训练+专题十五+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二 精准分析散文结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静夜品瓷
程应峰
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中、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
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
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用心品瓷,可以让人沉入或清新或愉悦或凝重的人生境界里,继而在思想的枝丫上,长出簇新的可以自由飞翔的芽叶来。
(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夜静时分想到的一只薄胎青花瓷瓶”及因此而想到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的诗句开头,既呼应题目,又增添了文化气息。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最美的瓷器如淑女”,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C.文章开头从夜静时分想到瓷器写起,然后展开梦里梦外听瓷与读瓷的经历,随之触发人生的思考,构思巧妙,感情真挚。
D.文章总体上运用了象征手法,字面上写品瓷,实际上是借品瓷写人生,强调人们要像品读瓷器一样品读人生独特的滋味。
答案 B
解析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不是比喻。
2.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构上:①点题(照应题目),②总结全文。
内容上: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思想”比作“芽叶”“枝丫”,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品瓷能让人更深层地体会人生的境界,让人们的思想更加自由。②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品瓷就是品人生。
3.从全文看,作者静夜品瓷“品”出了哪些韵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品出了生活的美和好,②品出了沾染着贯穿古今的浓重的人文气息,③品出了有着厚重悠远、美丽多情的不可抵御的诱惑力,④品出了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
耳醒之地
八溪乡只有四千多人,却一把撒向了极目难尽的广阔山地,于是很多地方见山不见人,任雀噪和蝉鸣填满空空山谷。
近些年,青壮年又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广东、浙江、福建等以前很少听说的地方,过年也不一定回家,留下的人便日渐稀少。
……
专题十五 精准掌握语言得体的核心要求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令爱能在上次的省青少年民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全是您悉心指导的结果,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B.日前丢失身份证,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C.汤杰感谢朋友大兵说:“敝帚自珍,这个小礼物你还是拿回去吧。”
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难免,敬请斧正。
答案 D
解析 A项“令爱”指对方的女儿,而语境中指的是自己的女儿。B项“于百忙中专程前来”只能用于对方,表尊敬。C项“敝帚自珍”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
2.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成人了就要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好,不要事事都劳烦我。
B.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
D.小弟愚钝,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
答案 A
解析 A项“劳烦”是敬辞,用于拜托或答谢别人代自己做事。B项“玉成”是敬辞,成全,促成。C项“斗胆”是谦辞,形容大胆。D项“见教”是敬辞。
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这次校庆承蒙贵集团慷慨解囊,热情鼎力相助,取得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全力相助。
B.这本古籍是我的恩师惠赠给我的,我现在把它敬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得。
C.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D.我们家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答案 C
解析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常用作谦辞,只能对己,句中却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
4.(2014•江苏)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
专题七 精准把握小说中物象的意蕴和作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偷 食
宋以柱
地瓜面煎饼我们叫它黑煎饼,玉米面煎饼我们叫它黄煎饼。
我和张里是吃黑煎饼长大的。
黑煎饼烧胃,胀肚子,大便黑,解大便困难。黄煎饼就不同,它有让人眩晕的黄色和香味儿,而且大便顺畅呈黄色。张里他爷经常吃黄煎饼。用张里他娘的话说,你爷干活儿最累,所以吃黄煎饼。张里和他六个姐姐,都吃黑煎饼。我永远记得张里他爷举着黄煎饼的样子,黄煎饼在张里他爷的黑手里攥着,攥得我的心生生地疼。我只能干咽唾液。那天,我咽下两个黑煎饼,去叫张里上学。张里从他家的粪篓里掏出一个黄煎饼,掖在怀里,拉着我飞跑进村南的小树林。张里对我说:“我偷的,咱俩分着吃了,千万别说,说了俺爷能敲死我。张开手接着,别掉了。”我大张着两只小手,张里小心翼翼地撕开,把大一点儿的一块递给我。我双手捧着大半个煎饼,兴奋得发晕。吃下第一口,我浑身战栗。尽管那半张煎饼上还粘着几点黑黑的猪粪。
那是我和张里童年的事。说着说着我们就长大了。
张里是属于绝顶聪明的那种,用村里人的话说,家里最小的一个,是他爷他娘积攒力量要来的,所以最聪明。事实证明,这话有点儿道理,我们初中三年,张里一边玩儿一边学,没费什么力气就读了中专,上的是省城的银行学校。你想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农村能到省城读中专的有几个?而且学的是数钱的专业,参加工作后天天对着钱。村里的老少爷们儿想到这一层,眼球里都像铺了一层青苔,绿莹莹的。我笨一些,只能复读了一年,然后上了高中,等到我费尽力气考上专科师范,到乡镇初中教书时,张里已经是我们那个市的银行里管着往外发钱的科长了。张里给我打电话,说黄煎饼天天吃,但是很小,四四方方的,小巧玲珑的,什么时候你来,我请你。我就笑,然后心就不听话地乱跳。
据说局长们、县长们都盯着张里的钱,苦于没门路。但我对于我和张里的关系,闭口不谈,熟悉的人问起来,我只是说已跟他无往来,他们都信。因为我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尽管他们都说我有沉鱼落雁之貌。就是让那个色眯眯的校长扣了奖金,压迫着教两个年级12个班的课,我也没有找张里帮忙。
在我结婚那年,我见到了张里,是在张里组织的初中同学会上。在这之前,我几次梦到过他,他的高大魁梧和他的递给我黄煎饼的修长手指。那一次,是在市里最好的一家酒店,我去的时候,张里正在和一个小姑娘说笑。她不是我们的初中同学,但比我们的初中女同学要漂亮得多,包括我。我注意到张里修长的手指,正夸张地搭在小姑娘的肩上。张里看到我的时候,眼睛绿了一下,过来就抱住了我。当我在他怀里战栗时,我听到张里说了一句话:“有男朋友吗?如果没有,就跟了我吧。”我迅速逃出他的怀抱,虽然我曾经渴望过。我笑着说:“张里,你太白了,我不喜欢白皮肤的男人。”然后我对着他哈哈大笑。其实,一个好女孩是不应该那样笑的。
酒宴的始终,我一直听到张里高亢的声音。他的声音过于夸张,修长的五指张牙舞爪。他对我们的男同学们说:“放心玩乐,有你想不到的快乐。”那一刻,我正举着一块黄煎饼,就是张里说的那种,四四方方,小巧玲珑,有着让人眩晕的黄色。听到这话,我差一点儿吐了,好像十几年前那块煎饼上的猪粪才开始散发臭味。当看到张里歪歪扭扭往楼上走的时候,我彻底改变了主意。那次聚会回来,仅半年时间,我就和一个同事结婚了。
我是经常回老家的。回去就有人说我,还有张里。说张里的时候,全村的人就一个表情——馋,就像当年我在张里家里眼馋他爷的黄煎饼一样。我就强装笑脸,历数自己的学生,还有自己的一大摞证书。张里他爷已经不在了,那个全村第一个吃黄煎饼也是吃黄煎饼最多的人,在张里飞黄腾达的时候溘然而逝。在村里我也见过一次张里,他因臃肿而不再魁梧,修长的五指变得粗而白,那时他已经是副行长了。看到他艰难地把自己塞进小车时,我的心不再有以前的疼痛。这真的很奇怪。村里的老人们说:“你看张里多出息,又白又胖。”我就说:“是啊是啊,多少年才出一个张里啊。”
后来再回去,就没人跟我说张里了。“张里给逮住了。”这是张里他娘跟我说的。我经常去看她。那个慈眉善目、养育了六个女儿一个儿子的老人,抓住我的手对我说:“妮子,你替我去看看张里吧,我走不动了。”她坐在夕阳里自言自语:“张里那么听话,他怎么会拿公家的钱呢?他媳妇儿来闹腾我,说张里还养着二奶,我都听不懂。他是不是让城里的女人给祸害了?妮子,张里到底咋了?”
隔着厚玻璃,我见到了张里。我带去一摞黄煎饼,是张里他娘给的。她说,张里都当上官了,还是喜欢吃她摊的黄煎饼。张里看到黄煎饼,竟然笑了一下,是黄煎饼再一次让我的心疼起来。张里对我说:“我还配吃黄煎饼吗?”他脸上的肉太厚了,其实根本看不出他在笑。
走出那扇大铁门,我才想起给他买的那盒烟——中华牌的。那次聚会后,我知道他喜欢抽这种烟,但我不知道它贵得这么离谱。
我回去时,张里还没回监号,我看到他正把一块黄煎饼往嘴里摁。
那一刻,张里像极了一个偷食的孩子。(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偷食”含义深刻,一语双关,既指小时候偷吃黄煎饼的事情,又暗指张里“偷食”公家财产,还构成了故事悬念,让读者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B.小说中的“我”与张里是小时候的伙伴,但因为不同的人生轨迹,使得“我”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而张里成了一个令人唾弃的犯罪分子。
C.小说第四段“说着说着我们就长大了”一句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我”和张里的关系,又为下文“我们”成长后的事情的叙述做了铺垫。
D.“我”对张里看法的根本转变,源于那次初中同学的聚会;聚会上,张里的表现让“我”看清了他的变化,“我”决定再也不跟张里交往。
答案 A
解析 B项“‘我’成为一个正直的人”说法牵强。C项并不是“铺垫”,只是引起下文。D项“‘我’决定再也不跟张里交往”曲解文意。
2.小说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明线是“我”和张里的交往及关系变化的过程;暗线是张里贪欲不断膨胀,人生追求到辉煌又覆灭的历程。(2)①双线结构,明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②暗线的设置交代了人物的结局,使小说主题更为丰富、深刻。
3.“黄煎饼”作为小说中的一种物象,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黄煎饼让人眩晕的黄色和香味是人们欲望的一种象征。小说由偷食黄煎饼写起,黄煎饼在文中多次出现,有着超越其本意的内涵。②黄煎饼是人物关系的见证,是情感变化的见证。“我”和张里在小树林分食沾有猪粪的黄煎饼时,十分兴奋;在同学聚会酒宴里吃精致的黄煎饼时,“我”差一点吐了。③黄煎饼是过往生活的一种寄托,一种怀念。如张里当上官了还是喜欢他娘摊的黄煎饼,在监狱里往嘴里摁黄煎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舞 台
袁省梅
一直以来,王少宏都坚信自己能成为声名卓著的二胡演奏家。
正儿八经的音乐学院毕业,加上天赋,加上勤奋,还有童子功,他说,除了舞台,还缺什么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