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30字。

  《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好好儿活”下的层层“怀念”
  安徽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吴银乐
  “不好好儿活”  
  师:生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身体无论是健康还是残疾,上帝创造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有他存在的价值,《秋天的怀念》中,母亲的一句话告诉所有人应该这样生活¬——  
  生:(齐答)“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母亲为什么要和自己的儿子说“要好好儿活”呢?
  生:(齐答)因为作者“不好好儿活”。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开头“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直接点出“我”“不好好儿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生:“大雁南飞”、“甜美的歌声”这些美好的事物原本能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而文中“北归的雁阵”却让作者把玻璃砸碎,“甜美的歌声”让作者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因为一切美好的东西在作者看来都是跟他过不去。
  生:还有,母亲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当他听到“走走”这个词的反应是:“不,我不去!”并且“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因为双腿残疾,不能“走了”,所以作者歇斯底里地“捶打两条可恨的腿”,是瘫痪让作者变得暴怒无常。  
  母亲要我“好好儿活”
  师:是的,这些“暴怒无常”的行为都表明瘫痪后的作者的确“不好好儿活”。21岁,正值青春年华,却横遭不幸,其悲伤、痛苦,可想而知,行为上的偏激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啊,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的心情怎样,母亲又是怎样想方设法让儿子“好好儿活”的呢?
  生:“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落叶是生命终点的象征,作者看着窗外的落叶自然会联想到自己,从而心生悲凉,而这样一个细节,被母亲看到了,母亲立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作者的视线,这个“挡”字用得“触目惊心”,母亲是想在生活中尽量不让儿子看到“不好”的事物以免儿子“触景生情”。  
  生:而母亲两次说“北海的花儿开了”,要带儿子去看看,则是想带儿子出去散散心,看看美丽的花儿,母亲觉得儿子看到这些美好的事物以后,心情也许会好些。
  生:当儿子同意去北海看花儿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就像小孩儿得到父母极大的奖励后的表现一样,甚至回忆起以前的事情“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连作者最忌讳的“跑着,一脚踩扁一个”也说了,这是一个人高兴到极点时的自然表现。可是“她忽然不说了”,此时母亲意识到在瘫痪的儿子面前不该提这些词语,于是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像一个犯了重大错误的孩子一样。不过这时的作者并没有“暴怒”,这也表明母亲的确做对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