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800字。
高尔基《海燕》课堂教学艺术镜头
在“比换朗读”中听出力量和赞美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张寰宇
师:通过重音朗读法,我们感受到了乌云、狂风、雷电等自然环境的恶劣;也体会到了海鸥、海鸭、企鹅们的懦弱胆怯。这些形象都是对海燕的衬托。现在,请仔细读读直接写海燕的文字,说一说,作者写海燕的文字与写其他形象的文字有何不同?
生:详略安排不一致,写海燕的文字多,写其他的文字少。
师:是的,这一点我也发现了。(生笑)我的意思是在文字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
生:写海燕用的都是正面、积极的词语,写海鸥、海鸭等用的都是负面的、贬义的词语。
师:比如?
生:形容海燕的词是“勇敢”“高傲”“自由”等,形容海鸥、海鸭、企鹅词则是“恐惧”“蠢笨”“胆怯”等。
生:还把海燕比喻为“闪电”“精灵”“箭”等,写其他是没有的。
生:写到海鸥用的是“飞窜”,而写到海燕就用了“飞翔”。
师:是啊,同样的是写“飞”,却用了两个完全不同意义的动词。那么,同样是写“叫喊”呢?
生:写海鸭的叫喊用的是“呻吟”,写海燕的叫喊用的是“号叫”。
师:在形容词、动词、修辞上均是不同的,还有没有其他表达上的不一样?
生:写到海燕时,用的感叹号特别多。
生:还有很多的破折号。
生:有比较多的短句出现。
生:还有一些反复。
师:当找到了文学作品文字表达上的独特之处,我们就找到了深入理解文本的路径。请大家思考:高尔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文字去写海燕呢?
(学生沉思)
师: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种朗读方法,我称之为“比换朗读法”,就是改动文字的表达,然后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效果,揣摩作者如此表达的原因。
屏显,教师示例朗读: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在骄傲地飞翔。(学生笑)
学生读原句。
生:去掉了比喻“黑色的闪电”,就不能表现海燕飞翔的迅捷有力。“骄傲”是贬义词,而这里的“高傲”的意思是无畏和不屈服。
师:正是这样。现在请各小组合作,用“比换朗读法”去感受理解高尔基写海燕的文字。
(学生小组内相互讨论,朗读,比较。)
小组代表1朗读改句:海燕叫着飞着,很快地越过乌云,翅膀带着波浪。(学生笑)
教师请全班朗读原句: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生:我们改写的句子,“叫着飞着”,非常一般,不能像原句那样表现海燕一直不懈地抗争;去掉了比喻,就不能表现海燕的速度和力量;我们用的是“翅膀带着波浪”,这很是狼狈,而原句是“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能写出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是非常轻松自如的,甚至有些在玩耍的样子。
师:精准的动词和比喻中隐含着作者对海燕勇敢、无畏形象的理解。
小组代表2朗读改句:海燕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他相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教师请全班朗读原句: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生:去掉了“敏感的精灵”这个比喻,就不能表现海燕的敏锐和智慧;少了一个“早”字,就不能表现海燕是一个预言家;我们改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