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小题,约12400字。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8.1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 基础•运用(共16分)
同学们开展语文课外学习活动,其中一组的探究主题是“中国梅花文化”,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7题。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颠峰时期。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隐逸孤清○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傲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极尽表达出诗人愿意化身千万梅花的浪漫情怀。
可以说,中国文人从梅花的品性中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它隐逸孤清,高洁傲然,坚贞自守,高标俊逸,成为凌寒绽放于冬日的精神之花。历经岁月磨砺,梅花的象征意义丝毫不减。一代领袖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赋予了梅花乐观坚韧○2 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梅花的形象不仅存在于诗歌中,还广泛地存在于我国的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之中。这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值得同学们探究并关注。
1.材料的第一句有一个错字,最后一句有一处语病,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2分)
错字修改:将“ ”改为“ ”
句子修改:将“ ”改为“ ”
2.请在材料中的 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3.同学们探究“咏梅诗”时,发现诗歌多用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含义。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句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以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梅花凌寒傲雪的风姿。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使用对偶,对仗工整,意境脱俗,是咏梅的佳句。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一句将梅花人格化,表达了其与世无争的坦荡和对自我追求的坚守。
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以传神之笔写梅花隐于春色又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赋予梅花以人的精神风采。
4.同学们在教室里练习书法,书写“梅花诗”。学生小王觉得“梅”字的第9笔颇为难写,还需多练。近日,他准备临摹一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条幅贴在教室里。你建议他临摹以下哪种书体?结合书体特点说说你的理由。(3分)
楷书 行书
“梅”字的第9笔是
我建议他临摹 体,理由是
5.钱币也是文化的载体。同学们还关注到了钱币上的梅花。
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探究一下我国第四套金属流通币
“梅花5角”正面采用梅花图案的设计意图。(2分)
6.材料中“一树梅花一放翁”中的“放翁”指的是南宋爱国诗人 ○1 ,他一生笔耕不辍,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例如,每当我们劝勉身边遇到重重困难、感到前路迷茫的朋友,常引用他《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2 , ○3 ”,让朋友看到光明和希望。(3分)
7.鲁迅先生十分喜爱梅花,曾请人刻过一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印章,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也爱梅花,书屋的后园就植有几株腊梅,曾为少年鲁迅的书塾生活增添几分趣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