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20字。
迎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一)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永不道别
威廉•C•博伊尔斯(美国)
最后的一天终于来临了.我一个人偷偷地跑到我的避难所——那个带顶棚的游廊,独自悄悄地坐着,身子不断地抽动,伤心的泪水如泉水一般直往外流。突然间,我感到一只大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爷爷。“不好受吧,比利?”他问道,随后坐在我旁边的石级上.
“爷爷,”我擦着泪汪汪的眼睛问道,“这可让我怎么向您和我的小伙伴们道别呀?” 他盯着远处的苹果树,静静地望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道别这个字眼太令人伤感了,好像是永别一般,而且还过于冷漠。看起来似乎我们有许许多多道别的方式,但都离不开‘悲伤’这两个字。”
我依然直直地盯着他的脸,他却慢慢地把我的小手放到他那双大手之中,轻声说道:“跟我来,小家伙。”我们手牵着手,来到前院,这是他最为珍爱的地方,那里长着一株巨大的红色玫瑰树。“比利,你看到什么了?”
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开得正旺的玫瑰花,心里却不知说些什么,就冒失地回答:“爷爷,我见到的是又轻柔又漂亮的花呀!真是美极了!”
他屈膝跪了下来,把我拉到他身边,说:“的确美极了。但这不仅仅是玫瑰本身美,比利,更重要的是你心目中那块特殊领地才使得他们这样美。”
他与我的视线相遇了:“比利,这些玫瑰是我很久很久以前种下的,那时你妈妈甚至还不知在哪儿呢。我的大孩子出生那天,我栽下了这些玫瑰,这是我对上帝感恩的一种特殊方式。”
“那孩子和你一样,也叫比利,过去我常常看着他摘那些花,献给他妈妈。” 爷爷已是老泪纵横了(在这以前,我还未见他流过泪呢),声音也随之哽咽了。
“一天,可怕的战争终于爆发了,我儿子和其他许许多多人的孩子一道远离家乡去前线。我和他一道步行,到了火车站。10个月过去了,我收到了一份电报,原来比利已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庄牺牲了。我所能记起的一切就是他一生中与我最后说的话就是‘再见’。”爷爷缓缓地站起来,“比利,今后永远不要说道别.千万不要为世上的悲哀与孤独缠绕。相反,我倒希望你能记住第一次对朋友问好时那种幸福愉快之情.把这个不同寻常的问好牢牢铭刻在心中,就如太阳常在一起,暖烘烘的。当你和朋友们分离时,想远一些,特别是记住第一次问好。”
一年半过去了,爷爷重病缠身,生命垂危.几个星期从医院回来后,他又选择了靠窗那张床,以便能看到他所珍爱的玫瑰树。
一天,家里人都被召集到一块来了,我又回到了这幢旧房子里。按常规,长孙也有与祖父告别的机会。 轮到我了,我注意到爷爷已是疲倦不堪,眼睛紧闭,呼吸缓慢而且沉重。 我轻松地握着他的手,正如当初他拉着我的手一样。 “您好,爷爷。”我轻轻地向他问候,他的眼睛缓缓地睁开了。 “你好,我的朋友。”他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眼睛又闭上了。我赶紧离开了。
我静静地伫立在玫瑰树旁边,这时,我叔叔走过来告诉我爷爷过世了。我不由得又想起爷爷的话和形成我们友谊的那种特殊感情。突然间,我真正领悟出他说永不道别和不必悲哀的真正涵义。
1.文中写爷爷回忆大儿子比利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4分)
2.文章三处写到玫瑰树,各有什么用意? (6分)
3.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爷爷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分)
(1)轮到我了,我注意到爷爷已是疲倦不堪,眼睛紧闭,呼吸缓慢而且沉重。 (2分)
(2)他说道,脸上掠过一丝微笑,眼睛又闭上了。 (2分)
4.文章标题为“永不道别”,请探究其内涵。(6分)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翻 墙
王晓渔
人类诞生以来,墙的历史有多长,翻墙的历史就有多长。
155公里的柏林墙当然不会例外。从1961年8月13日初具规模,到1989年11月9日轰然倒塌,翻墙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据说当年的柏林墙工程代号是“中国长城第二”。在中国,并不缺乏翻墙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同样是小人物与墙的故事。在这个传说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