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模块验收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八)+山地回忆+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二)+人们如何作出决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九)+宝黛初会+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六)+元曲五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七)+诗+五+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三)+痛与不痛的秘密+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十)+巨翅老人+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阿房宫赋+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十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滕王阁序+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十一)+游褒禅山记+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四)+词三首(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五)+词三首(二)+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课时跟踪检测(一)+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Word版含答案.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三模块验收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一)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时间:40分钟 分值:42分)
一、语言表达专练(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十万厂商的招商工作已经热火朝天地展开,而经销商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和广告,选择也更为精准和明晰。
B.现代栽培的观赏樱花源于日本,而中国某旅游公司在东京街头打出广告:“武汉,世界樱花之乡,欢迎来武汉赏樱!”看到这条广告,笔者实在是理屈词穷,无地自容!
C.有人举报:袁家岗一幢居民楼4楼有一家人很奇怪,经常有些看上去杂乱无章的人上门,待一会儿就走。
D.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环保不能操之过急、一挥而就,而是要全力攻坚、扎实作为。中国将推广绿色信贷,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
解析:选A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符合产品、广告繁多的语境。B项,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瞠目结舌”。C项,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形容人不当,可改为“不三不四”等。D项,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一蹴而就”。
2.(全国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解析:选C 本题从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结构混乱,可将“成功发射”提到“自从我国”后。B项,成分残缺,可在“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后加“的要求”,在“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规定”。D项,结构混乱,一面对两面,可将“的雄厚”去掉,并在“当地”后加“的”。
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
……
课时跟踪检测(八) 山地回忆
(时间:40分钟 分值:49分)
一、语言表达专练(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4月初,气温迅速回升,使祁连山山脉的积雪涣然冰释,党河流域部分地段水位越过河岸,河水向四周草场漫延,导致盐池湾乡的150万亩草场被淹。
B.科技界为帮助戒烟,也是费尽心思,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戒烟难”催生了一系列的辅助产品。
C.这个派出所地处大山深处,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大案,处理的无非是东家丢了秤、西家牛顶人之类的鸡飞狗跳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民警也很用心对待。
D.我们也不妨回头看看各大品牌的汽车设计都是怎么变化的,今天就从欧洲车说起,每个大品牌挑选一个典型车型,管窥蠡测,找出这些车型的优点。
解析:选B A项,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迅速消除。望文生义。B项,费尽心思:挖空心思,想尽办法。C项,鸡飞狗跳:形容因恐惧而引起的非常混乱的情景。不合语境。D项,管窥蠡测: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不合语境。
2.(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从意外致残、生活无望到残奥会夺冠,并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人生道路。
B.该型飞机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优势明显;在商载、航程、航速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C.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相当重要。
D.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解析:选A 本题从不合逻辑、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B项不合逻辑,“在运营成本上是其他同级别机型的1.3至2倍”是劣势,而不是“优势”;C项谓语动词“掌握”缺少宾语,应在“自救互救”后加上“的知识”或“的技能”;D项“热烈”与“思考”搭配不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的现象。 。作品的独特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
模块验收检测(一)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但作家们常常感到,自己想说的很多,可实际说出的却很少。我们古人苦于“言不尽意”,提出了超越语言的理想,而其思路和实践则与现代心理学息息相通。
寄意于言外,就是古人提出的超越语言的理想。刘勰首先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的主张。所谓“文外之重旨”“义主文外”,即追寻“言外之意”。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刘勰的一大发现。他认识到“言征实而难巧”,于是就想到是否可以在提炼语言的基础上,使意义产生于语言之外,就好像秘密的音响从旁边传来,潜伏的文采在暗中闪烁。这样一来,不但“言不尽意”的困难被克服了,而且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余意无穷的效果。所以,从“言不尽意”到“义主文外”,可以说在思想上实现了一次飞跃。在刘勰所开辟的这一超越语言的思路上,后人多有发挥与补充。如唐代司空图就直接提出了“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的重要命题。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见解,他曾对欧阳修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他认为“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但通过景物、形象的真切描写,还是可以“略道其仿佛”的。以上所述,是我们的古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的思路,即以语言去写景状物,从言外去追寻所要表达之意。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义主文外”说或“言外之意”说,就将语言与感觉、想象同一化,是很有道理的。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例如,“山”这个字,一方面它是一个“概念”,它是对各种各样的山的一种抽象,它无法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任何人也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山”。另一方面,“山”这个字又是一种“音响形象”,中国人听到“shān”这个发音,就会立刻在头脑中唤起那高低起伏、苍翠碧绿的峰峦的形象。如果你的命运与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的话,那么“山”这个“音响形象”还可能拨动你的心弦。这时候,“山”这个字已属于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想象的心理领域,或者说“山”与我们的感觉、情感、想象实现了某种同一。这样“山”这个字的表现功能就凸现出来了。一般地说,语言的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是重合在一起的。但在文学创作中,语言的表现功能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作家就可以利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栩栩如生地去写景状物,这样,语言就感觉化了,心理化了,语言也就突破了自身的一般化的缺陷可以自由地去表现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情和意,收到“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
(选自童庆炳《文学语言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说的很多”与“说出的却很少”之间的距离,体现了文学创作中“言不尽意”这种困境。
B.刘勰提出“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的主张,为古人解决文学语言与审美体验疏离、对立提供了思路。
C.“寄意于言外”这种方法,既能克服“言不尽意”的困难,又可以收到以少总多、余意无穷的效果。
D.司空图的“韵外之致”与“味外之旨”,梅尧臣的“意新语工”和“略道其仿佛”,是对刘勰主张的发挥和补充。
解析:选D 扩大范围。“是对刘勰主张的发挥和补充”错误,原文是“在刘勰所开辟的这一超越语言的思路上,后人多有发挥与补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这个字作为一种概念,是抽象的,任何人也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山”。作为概念的“山”体现了语言的指称功能。
B.“shān”这个发音就是“山”的“音响形象”,中国人听到这个发音就会将其与自己的感觉、情感、想象实现某种同一。
C.从现代心理学角度看,语言是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和表现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一般是重合在一起的。
D.利用语言的表现功能去写景状物,使语言感觉化、心理化,能够解决“言不尽意”的问题,实现“寄意于言外”。
解析:选B “中国人听到这个发音就会将其与自己的感觉、情感、想象实现某种同一”错误,原文中有“如果你的命运与山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的话……实现了某种同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很早就开始研究文学语言“言不尽意”的问题,人们通过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B.寄意于言外,是古人提出的超越语言的理想,但要追寻言外之意,首先需要对语言进行提炼,对景物、形象进行真切的描写。
C.“言不尽意”不仅是文学语言问题也是现代心理学问题,古代文学家和现代心理学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D.语言不能自由地表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和意,时常让人感到“言不尽意”,说明语言本身也有一定局限。
解析:选C 于文无据。“古代文学家和现代心理学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在文中没有根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燕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