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40个字。
《社戏》课堂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是10月17号,再过一天就是10月19号,78年前的10月19号,我们的一颗巨星陨落了,后来臧克家写了首诗《有的人》来悼念他。诗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七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活在我们心中,他是谁呢?
生:(齐)鲁迅。
师:是的。他就是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他的文章《社戏》,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戏,我们都不陌生,逢年过节我们这儿有搭台唱“黄梅戏”、“庐剧”,还有“京剧”“昆剧”等,为什么叫“社戏?”有同学能帮助老师化解困惑吗?
生:“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演的年规戏。
师:你是个看书非常细心的学生,从我们课文的注解里找到了答案。但老师看了这注解还是不明白,怎么“社”就是土地神土地庙“呢。于是,老师就查阅了资料,从“社”字的起源找到了答案,请看大屏幕。
(屏显说文解字)
[“礻”“土”,是个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插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社,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社戏”。]
二、走进文本
(一)、记住一句话
师:文中的“我”对社戏如何评价?请大家读文章最后一句话。
屏显: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地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地好戏了。”
(生齐读)
师:请大家自由的多读几遍,看看我们能从这句话里读出哪些信息?
(生自由读,思考)
生1:我读出了那夜的豆好吃,戏也好看。
生2:我还从“再没有”“也不再”读到了“我”对那夜好豆,好戏的难忘、怀念之情。
师:信息把握很准确。让我们带着对那夜的好豆、好戏的“难忘,怀念”之情,再深情的把这句话读一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