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40+2560字。
《短新闻两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教学课时】
拟定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授《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大约5分钟。
二、研讨过程
1、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感慨。
2、讨论前明确:
学生对“新闻”一词自己提出问题:
⑴ 什么是新闻。
⑵ 新闻的特点。
⑶ 新闻的结构。
3、从结构出发完成新闻稿的标题和导语──小组讨论成稿,基本掌握新闻的知识。
4、大家交流新闻稿。
5、对于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华夏儿女关心,世界各大媒体齐聚香港,截至1997年5月8日,就有778家传媒,8423人登记对交接仪式进行采访,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正是这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6、出示思考问题:
⑴ 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
⑵ 我们学习新闻的意义何在?
⑶ 我们学习这则新闻的意义何在?
分组讨论问题。
各组交流,达成共识:
⑴ 共识:形式好、标题好、主体好、内容好,分析新闻事实和背景资料的结合(通过分析自然地明确新闻本身的内容)。
⑵ 共识:我们生活在这个信息时代,新闻媒体已经成了我们看世界的窗口,我们应该学会利用这个途径,提取重要信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心国内外大事。
⑶ 共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香港回归为我们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为澳门回归提供了好的借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收回香港,我们国力增强了,华夏子孙盼望祖国的大统一,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家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应该把握
……
短新闻两篇
目的: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系时事。
重点:筛选信息、理解背景材料的作用
难点:分析原因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短新闻两篇就属于新闻,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短新闻两篇就属于消息。一般来讲,新闻的结构呈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性程度来安排叙述的层次和段落,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新闻的结构,提取重要信息。
【朗读课文】
朗读《别了,“不列颠尼亚”》
【讲授新课】
(一)解题
请问题目有几层含义?
两层。一层是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一层是英国撤离香港(或说:香港结束英国殖民统治)。
(二)理解导语
1.第一段我们称之为导语,请问在导语中,作者交代了哪个重要事实?
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2.作者指出这个事实的什么意义?
标志着英国撤离香港。
(三)理解主体部分
1.第二到倒数第二段是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展开,我们叫它为新闻的主体。请问主体部分写了哪些重要事实?分别发生于什么时候?有哪些意义?
(1)6月30日下午4时30分,举行降旗仪式。
(2)4时40分,彭定康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3)6时15分,举行告别仪式。
(4)7时45分,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5)6月30日最后一分钟,米字旗最后一次降下。
(6)7月1日第一分钟,五星红旗升起。
(7)7月1日0时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甲板。
2.对于有些事件,作者还指出了意义,请找出来。
(1)意义是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3)象征英国管治结束。
(5)表明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6)表明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四)分析结尾
1.最后一段是新闻的结尾,起总收全文的作用,常与导语呼应,最后升华主题。这篇新闻的结尾告诉我们哪些重要事实?
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从1841年1月26日开始,于1997年7月1日结束。
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英国人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对香港殖民统治;英国人现在又乘船离开香港,结束了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关键词语:“从海上来”“从海上去”)
(五)分析背景材料
这篇新闻在叙述事实的时候,还加入了背景材料。背景材料指新闻事实产生的历史条件、环境条件,以及它和其他相关材料的各种联系。如对比性材料、说明性材料、注释性材料。第4段就是背景材料,请问这段背景材料起到什么作用?
这段背景材料交代了港督府的历史,并由它成为历史遗迹表明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成为了历史,彻底结束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