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00字。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
(横山四中 语文组 曹小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徐志摩先生的深情和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把握这首诗歌的意象,感知这首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和通过意象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着重品味诗歌的绘画美;
2、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通过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及课前准备
课前熟读《再别康桥》
PPT多媒体课件,录音、图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同学们举一些过去学过的送别诗的例子。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 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二)介绍作者
1、阅读注释
图片展示剑桥大学。
解释:康桥=剑桥,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剑桥大学就坐落在这个小镇,徐志摩先生曾在这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两年美好时光。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3.生字、生词
(三)指导朗读
1、欣赏配乐诗朗诵
2、学生自由朗读(2分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注意体会诗人那种浓浓的眷恋之情。
3、指名朗读,注意感情与节奏 (委婉细致,注意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低缓、缓慢)
4、学生齐读
(四)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问:读了许多遍课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外,对于作者所
描写的康桥有什么印象?
明确:(美丽),可以说是风光如画。苏轼在评价王维的诗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如今我们品味着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是不是可以称得上“诗中有画”。(板书:风光如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