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90字。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难点】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in)
  二、朗读本诗,把握诗歌感情,分析诗歌意象
  雨巷,该是有怎样的一番情致?让我们随着音乐,来听听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好,听完录音了。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1、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围。
  --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美,迷蒙。
  2、同桌交流,找出本诗的意象。
  诗歌是依靠形象来传达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组成了这一情境呢?试着来找一下,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可以与同桌互相讨论。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纸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暮春时节,在寂寥的雨下,撑一把油纸风雨独立。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