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50+2870字。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 题 《荆轲刺秦王》 课 型 预展课 课 时 第 1 课时
主备人 樊曦荣 执教者 审 核 审 批
累 计 课 时 总第 课时 使用时间 2016年 月 日星期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弄清字音,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正确评价太子丹遣荆轲 刺奏王的意义。
重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要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从整体出发,再来观察燕太子丹遣荆轲 刺奏王的意义。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及内容 课堂随笔
一、 自主学习(展标独学)
(一)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翦( ) 谒( ) 揕( )其胸 切齿拊心( )
淬( ) 濡缕( ) 忤( )视 徵( )
瞋目( ) 陛下( ) 卒( )起不意 箕踞( )
被八创( ) 樊於期( ) 偏袒扼( )腕 目眩( ) 夏无且( )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一)开端(秦将王翦破赵——愿足下更虑之):行刺缘起
(二)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行刺准备
(三)高潮(既至秦——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廷刺秦王
(四)结局(末段):荆轲被斩
二、 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一)研读第1-2节,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词语
(1)进兵北略地
(2)旦暮渡易水
(3)长侍
(4)微太子言
(5)谒
(6)购之金千斤
(7)秦王必说见臣
(8)穷困
(9)更虑之
……
高一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姓名 班级 小组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课 题 荆轲刺秦王 课 型 综合课 课 时 第 2 课时
主备人 樊曦荣 执教者 审 核 审 批
累 计 课 时 总第 课时 使用时间 2016年 月 日星期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文言词汇,学习翻译文言文。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历史背景,客观认识荆轲 刺奏王的意义。
重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正确评价燕太子丹遣荆轲 刺奏王的意义。
学法指导 学习流程及内容 课堂随笔
一、 自主学习(展标独学)
研读文章,积累文言知识,完成新新学案阶段二习题。
二、 合作探究(对学群学
1.翻译下列语句。(学法指导: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文段分析、思考。
(1)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他慷慨献身?
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得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