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小题,约7810字。

  唐山市路南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7.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字迹的钢笔书写。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6题 24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
  瞥见(__________)     粗拙(__________)      鲫鱼(__________)     轩榭(__________) 
  (zāng) ______物       狼(jí) _______      (jié) 难_______     寒(jìn) _______
  2.古诗文,你积累了多少? 试试看。(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2)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_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4)《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词性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助词。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句中加点的词都是连词。
  C.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加点的词都是介词。
  D.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加点的词都是副词。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B.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礼记》,是道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分)
  本报综合消息   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已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____________,也不因____________。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苏联小说_________________,这是书中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对生命的诠释。
  (2)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选文空缺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二 部分  阅读鉴赏
  (7-18题36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征蓬出汉塞”一句中的“征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逼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