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二章+第三节+材料的压缩与扩展+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二章+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三章+第二节+理性思维的深化+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三章+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一章+第二节+联想与想象+Word版含答案.docx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学案:第一章+第三节+学会沟通+Word版含答案.docx
写作既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提炼、总结、升华的过程,也是不同的写作个体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人和人在先天禀赋、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这就造成了每个人精神面貌的异彩纷呈。面对复杂的生活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和多样的表达。这种主观的差异性,必然造成写作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传统写作教学多强调写作共性,忽视个性,因此文章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个性化写作”的提出,既是写作理念上的突破,又是写作实践上的大发展,具有革命性的进步。
《写出自己的个性》先讲述了写出自己个性的基本内涵:自主、真实、创新。既而阐述了写作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必然显现出个性特征。最后讲述了最能体现个性的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要从个性化思维、个性化选材、个性化谋篇布局等方面锤炼自己作文的个性,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
《联想与想象》中讲联想与想象是发散思维的动力,是构思文章的重要手段,也是最能发挥“写作个性”的重要途径。联想与想象是个性写作的翅膀,联想可以使我们思维缜密,想象可以使我们思维活跃。
《学会沟通》通过两个故事说明了思维方式不同,表述形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效果就不同。写作就是用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要想使这种信息传递产生预期的效果,就要学会沟通。
第一节 写出自己的个性
福楼拜指导莫泊桑写出人物个性
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早在青少年时期就爱好写作,他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文学名著,写了不少文章,但是这些作品到了出版社就如泥牛入海。他为此非常苦恼,就带着自己的几篇作品,请教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福楼拜对他说:“一个作家要有他的独创性,如果没有,就应该去获得。现在你就从观察马车开始吧!每天都有马车从你家门前经过,你就仔细观察一番,把看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
莫泊桑将福楼拜的话铭记在心,不断深入生活,仔细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找到了写出作品个性的秘密,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大作家。
“有个性色彩”属于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有创新”,能力层级为E。
高考作文要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特之处,有个性色彩”。“有个性色彩”,就是有特长、性格、特色。“我”的认识,“我”的所见所闻,“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在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规定“有个性特征”。“性情面目,人人各具”。高考作文也应有个性特征,或雄浑、豪放,或淡雅、婉约,或清新、自然,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当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崇尚个性的时代。个性飞扬是时代的要求,是生命的价值。在充满竞争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保持鲜活的个性。
……
第二节 材料的有机转化
袁枚善于向生活中的平凡人学习
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清新自然,自成一格。他说:“我的诗之所以有自己的风格,绝无古人口气,是我善于向生活中的平凡人学习的缘故。连乡村的牧童都是我的老师,我最动人的诗句其实就是他们的言语。”有一天,袁枚在花园中散步,一位老园丁走过来对他说:“你看霜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寒冷,有些花木却不怕。这不,梅树全是一身花呀!”袁枚听了很受启发,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厚一身花”的动人诗句。还有一次,和他一起赏梅的老和尚对他说:“梅花开得正盛,可惜你却带不走哇!”后来袁枚在给朋友的送别诗中写道:“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他不就化用了那老和尚的话语吗?
写作时,运用的材料要有针对性。有些材料不能有力地支持中心,或者与中心不一致,甚至有损于中心。如果我们用文天祥的事例来论证“逆境成才”,就没有针对性。材料要有典型性。典型性就是要求材料有代表性。用屈原、司马迁的事例来论证“逆境成才”是很有力的,因为屈原、司马迁是人们所熟悉、所崇拜的历史人物。可是在学生的作文里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在论证“逆境成才”这个观点时,列举邻居某某的事例,列举同学某某的事例,或亲朋好友某某的事例,这些事例只有作者自己知道,并不具代表性,因而不典型。
记叙文与议论文对材料转化的要求不同。记叙文中要求的是材料生动有文采,目的是为了感染人。议论文中要求的是材料的概貌,目的是为论点做证明。所以同一则材料,在记叙文中要借助描写使其形象丰满具体,而在议论文中则要压缩、提取相关信息,不必面面俱到。
在向议论文转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必要的简洁。所谓必要的简洁,是指转化后的材料要尽量保留原材料的必要信息,并且材料的叙述要做到要言不烦。教材中提到的“始发叙述”也可以看做是作文所给的材料与文章内容的一种过渡,例文一、二都是很好的说明。其次,转化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论证中心,也就是说材料要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文章的立意。在转化中要着意突出与观点相关的内容使之得到有效的强化,而同时
……
第三节 材料的压缩与扩展
名家在写作中增删
刘绍棠的长篇小说《地火》定稿时有50万字。当时,许多出版社争着向他索稿,可是刘绍棠却迟迟没有交稿,他说:“再删一回,争取更少浪费一点国家的纸张、工人的劳动、读者的时间和金钱。”在此后两次大的修改中,他忍痛割爱,竟删去了20万字。
英国诗人拜伦的诗作热情奔放,极具感染力。在写作过程中,诗人总是激情满怀。在作品交付出版后,燃烧的激情常常让他把稿件抽回来重新修改,并不断补入新的诗句,直到出版前的最后一分钟。他的《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一诗,先后费时一年,但是当诗稿交到出版者手中以后,他还是余兴未尽,又酣畅淋漓地补了一百多行诗句。
扩展语句,主要考查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一般是以所提供的情景或词语为基础,要求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丰富句子的内容,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考改革“语文突出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的原则,着重考查我们语言运用的能力。
压缩语段是指将一个比较长的语段或者几个意义密不可分的语句,概括主旨,提炼主要信息,压缩成比较短的语段甚至一句话。考查的是分析提炼、归纳概括、压缩整合的能力。
从文体上看,压缩语段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叙事性语段的压缩、描写性语段的压缩、议论性语段的压缩和说明性语段的压缩。叙事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所叙事件的主干;描写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所描写的景物的主要特点;议论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中心论点;说明性语段的压缩需要抓住所说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语段压缩”中,“压缩”掉的是语段中信息承载量小的文字,即句子的“枝叶”,保留的则是对整段语言起支撑作用的主干部分。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从单项能力考查的角度看,《考试说明》将其归属于“语言表达应用”,但这两项能力其实也是我们写作的基本能力。扩展语句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实际上考查的是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而压缩语段在我们写作议论文进行事例论证时更是经常用到。
将素材转化为写作内容,一要有好的切入角度,二要遵守必要的原则,三要讲究恰当的转化方式。详写就是丰富与扩展,略写就是简化与压缩。压缩与扩展是一个相对的话题。我们不能原原本本地照用材料,而要提取、摘选、概括,这是一个压缩的过程。而同时,为了主题的需要,我们又要突出与强调某一要点,这就成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