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天狗+.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贺新郎+.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秋歌——给暖暖+.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窗+.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你的名字+.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蛇+.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神女峰+.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预言+.doc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川江号子+.doc
贺新郎
课题 《贺新郎•别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
重点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
难点 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
一、情境导入
师:提起毛泽东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请同学们好好回想下咱们都学过毛泽东的那些诗词呢。
生:《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
师:谁能背出来吗?
(同学们顺利地背出,很有感情。)
生:《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词中“万山”、“层林”、“漫江”、“百舸”、“万类霜天”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从所选择意象的气势上看出毛泽东的伟人气度: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流露出雄视天下的气魄;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指出封建统治者缺少文治的弱点。读毛泽东的诗词,我感受到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伟人胸怀和宽广气度。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师:1925年10月,毛泽东在苦苦寻求救国之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提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重大社会课题,1936年2月,他写下了《 沁园春•雪》,作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历史结论。两首词词牌相同,结构相同,主旨相承。毛泽东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雄豪胆识。
生:我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的。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师:大家发现吗?无论是从毛泽东诗歌中认识毛泽东,还是从历史书上了解毛泽东,感受到的毛泽东形象是相同的。你能概括吗?
生:有包纳天地的胸怀,有为天下人民谋幸福的气度,始终思考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充满豪情壮志。
师:我们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是作为革命家的毛泽东,胸怀祖国,胸怀天下人民,豪情万丈。“有第一等
……
川江号子
一、整体把握
(一)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总有些声音让人难忘,总有些生命让人敬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川江号子》。课前,同学们应该查找了相关资料。下面给同学一些时间阅读掌握,并诵读诗歌。
(二)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怎样认识号子?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同学们也许听过这样的号子,现在就让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号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喊出来的?为什么要喊号子?我们该怎样认识与理解号子?
学生:众人划桨、齐搬重物……人们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协调动作、振奋精神、缓解疲劳而唱的歌。
教师:从号子声中我们听到了昂扬和慷慨,看到了众人劳作、齐心协力的场面,想到的是对困难的挑战、抗争,是不屈,是倔犟。
号子是在沉重的压迫下迸发出的呐喊,是不屈的呼号,倔犟的宣言。
带着这样的感情现在大家出声地诵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把握声调。
结合对号子的认识,读时感受本诗的感情基调,注意声调的变化。把握这种声调,全班齐读。根据同学们对声调的把握,我们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这首诗,第一部分为激昂慷慨的赞叹,第二部分为深沉凝重的思索。
二、问题汇总
现在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研读诗句。整理出遇到的问题,选择共性的写在纸上,教师巡回收集。
例如,如何理解“碎裂人心的呼号”“悲歌的回声”“生命最凶猛的浪潮”“闪电”“雨点”“英雄”“有谁倾听”。
三、共同研读
第一部分
幻灯片
(一)碎裂人心该怎样理解?
学生:号子的震撼力。号声激昂慷慨。
……
天 狗
内容解析:
读这首诗,一定要注意把它放到特定的年代和写作背景中去理解,倘能从中捕捉某些时代的信息,才会感觉诗歌有个性,有意趣。
郭沫若在开始创作新诗的时候,曾极力主张诗歌应轻反映(反映客观生活),重创造(表现个性与新意),注重表达理想和反抗精神,注重抒写鲜明的自我。这首诗便是他这一主张的很好体现。像诗歌的第一节语意突兀,气势宏大,节奏急骤,爆发强烈。写法上打破了传统中吟诗作句的各种常规,令人在惊骇之余,不由得要去感悟它意象之中所蕴含着的内在情愫。人们会发现这诗歌的意象也是丰满而且生动的。因为“天狗”借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形象,而“天狗吞月”的说法又几乎是中国人所尽人皆知的。因为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诗人巧妙地借用天狗形象来表现自己气吞宇宙的气概,便具有了可以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形象基础。当然,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时代,很多青年都像作者一样,具有张扬个性、解放自我的强烈欲望,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他们渴盼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罗网,在情感上,拥有和作者,和诗歌所表现的欲望完全一致的冲动。这是诗歌发表以后所以能被人理解、接受和传诵的主要原因。
总之,《天狗》一诗由于作者在内容上很好地表现了五四青年期盼着彻底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期盼着抛弃旧我和塑我新形象的内心世界,同时又在形式上又找到了一个抒发个人情感的很好的“对应物”(即“天狗”),它自然被
人接受和喜爱。
一、背景知识简介,力争做到“知人论世”。
材料一: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