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须三第二单元第5课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课件、说课、作业、视频
《登高》优秀课件(20张).ppt
《登高》教学设计.docx
《登高》视频朗读.mp4
《登高》说课稿.docx
《登高》作业设计(附答案).doc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结合课文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并能够理解诗句基本意义。
  3.能够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及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4.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诗中表现的多重情怀。
  2.逐渐培养诗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登高》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本单元是诗歌单元。《登高》的讲解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第五课节选的是杜甫在夔州所写的三首诗,而《登高》处于尾篇,可将三首诗做纵向比较阅读。《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之作,学习这首诗要善于把握景情交融的关系及诗人悲欢愤激之情,并同当时战乱的时局联系在一起,深入感知诗中意境。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图景和抒情主人公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主要遵循读诗、品诗、悟诗这一基本框架。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感知抑扬顿挫的律诗中所沉淀的深沉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初中学过的杜诗为导入。
  【设计意图】教师需树立历史观,建立初中旧知和高中新识的关联,唤醒学生对杜诗过去的认知。 
  (二)背景材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诗反映了唐朝的历史,被称为“诗史”,后人推崇他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杜甫身逢战乱,从四十八岁开始,一直到五十八岁去世,十一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三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不断入侵,兵机此起彼伏,再加上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相继去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设计思路】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背景意识”:诗人不能脱离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懂得知人论世,理解诗歌才会通透。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 
  2.学生齐读。 
  【设计思路】教师做朗读示范,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整体感知文本,积极思考。 (四)正文解析,品味鉴赏(提问、讨论、答问、点拨、解疑)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登高》说课稿
  攸县二中   田石林
  一、说教材
  《登高》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7课《近体诗六首》。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代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在《登高》之前,本单元已经鉴赏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琵琶行》,学生懂得了一些鉴赏诗歌的门路,有助于学习杜甫七言律诗《登高》。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科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同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这也是本诗的关键。
  二、说教法
  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吟诵法。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唐之韵》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
  杜甫《登高》作业设计附答案
  【原文】: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阅读训练一】:
  1 从表达方式上看,诗前两联重在_______  ,后两联重在_______ 。(每处2个字)(4分)     
  2任选两联赏析诗人是如何感秋寄情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二】: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