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30张,教案约1150字。

  登 高
  ● 教学目标 
  1. 掌握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 感受诗人深深的苦痛与忧思。  
  ● 重点、难点 
  1.赏析首联颔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观看ppt ppt简介杜甫的创作阶段、生平经历
  ●
  导读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朗读全诗,整体分析诗歌给我们的总体感受 速读、概括、发言。 凄楚、悲伤、
  悲愤、孤独、
  沉郁、顿挫。
  主导学生活动:
  逐联赏析 阅读、思考、标注、发言。 讨论:这首诗写了什么?又是怎么写的?
  明确诗人登高远眺,从不同的视角,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秋景图。
  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概览第一联:
  1.第一联写了哪些景物?哪一个让你感受最深并请描绘?
  明确:6种景物: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ppt)示例: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学生赏析“鸟飞回”、“哀猿”、“清渚”等意象,教师适当点评。
  2.概览第二联: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相互衬托,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越显得短暂。
  3.概览第三联
  哪两个字给你印象较深?
  常、独等。如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身世羁旅。
  4.概览第四联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