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80字。
《登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意象,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了解此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诗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最后一首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七言律诗。他把自己的感情集中在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辛酸。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语言,感知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诗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往往只满足于背诵、记忆,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教法设计
1、吟诵法。 诗歌讲究韵律节奏,通过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 具体到诗歌《登高》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