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4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1 归纳内容要点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2 评价思想情感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3 鉴赏形象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4 鉴赏语言Word版含解析.doc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3大题考点5 鉴赏表达技巧Word版含解析.doc
考 点 一 归 纳 内 容 要 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两联,第一句写自己登高望远,乾坤狭窄,这是所见之景,寓“愁”于其中,但未明“愁因”;第二句写两个方面,一是中年得病,二是日月(指时间)紧迫(遒:迫近);第三句“空许国”言自己壮志难酬;第四句“五更画角”(画角:乐器名,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振奋士气。在姜夔《扬州慢》中有“渐黄昏,清角吹寒”句)言战事未息。中间两联,句意并不含蓄,考生认真思考,不难概括出答案。
【答案】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每点2分)
一、“3步骤”解答诗歌内容提取与概括题
1.读懂全诗,尤其要细读将要概括的内容文字。
2.仔细审题,听从题干指令,如实概括,不要仅是翻译或描述。有的概括,其实就是要求考生揣摩叙述描写的角度,把这个角度找出即可。
3.具体概括时,以句为单位,紧扣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词作答。这类题有时要点很多,要注意多要点提取和概括。
二、“7入手”整体读懂诗歌
1.从诗歌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例如:李绅的《悯农》,诗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有的标题反映了诗歌的表达方式,例如:曹操《观沧海》,诗中一定会有对景物的描写,鉴赏者可以紧扣诗中是如何描写客观景物的来研究诗歌;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就告诉我们,诗人的感情是快乐喜悦的。
2.从诗歌描写的景色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3.从诗歌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
……
考 点 三 鉴 赏 形 象
(对应学生用书第30页)
(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大意如下:
前四句:写出了江水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特点,渲染了一派雄壮的气象,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
中间两句:写六朝的沦亡。
后四句:使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既有对唐代盛世的热烈歌颂,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全诗情感深沉,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
……
考 点 五 鉴 赏 表 达 技 巧
(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秋兴》),完成后面的问题。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题要注重细节,要往细里做。“明朝”表明此两句是作者的畅想,是虚写;“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是想象的内容,描绘了一幅烟雨垂钓之画面,这种画面其实寄寓着隐居的愿望,而情感又是双重的,一面说要隐居,另一面则是对现实的不满,这些都是要想到的。“丹枫”照应“秋”,这一点不易想到,容易漏答,因为这两句是想象之景,很容易忽视了它的现实性!对于诗歌鉴赏类题,平时训练时一定要认真踏实,考试时才能多拿分。
【答案】 以“丹枫”照应秋;(1分)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2分)也暗含报国无门、无人赏识、山河破碎的苦闷之情。(2分)
一、常见易混表现手法的区别
1.借代与借喻
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
3.衬托与对比
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