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张,多媒体。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刘伟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2.认识并学习廉颇、蔺相如思想性格的可贵之处。
3.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学习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掌握虚词用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l.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在翻译文句中体会上下文意,准确辨识其语法特征,并准确翻译活用的词。
2.在学习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其写法。
教学时量:
2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练习、质疑。
预习要求;
1.弄懂课文大意与故事的构成。
2.找出本文中的特殊句式,说说它们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3.重点阅读“完璧归赵”部分,仿照高考试题出题形式出一套自测试题。
4.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本文所写事件的背景。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有这样一个人,他并非出身名门,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他也许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却在虎狼的秦国宫廷中傲视天下英雄;他居功不傲,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掷地有声。他,就是被太史公司马迁称为“倜傥非常之人”的蔺相如。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他身上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二、本文背景的介绍
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形式图”,并在地图旁缓慢推出下面文字:
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两次任用商鞅变法,使得国家制度改进,士、民都有了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又向外扩张领土,国力日益强大。公元前283年,秦军伐魏,兵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撤去,秦人怨赵,由于当时尚有齐楚燕魏赵等大国首尾相救,所以不能以主力对付赵国,仅以蚕食瓦解。本文写秦赵的政治、外交、军事方面的斗争过程,赵国挫败秦国,只因有此背景。当时的赵国尚有相当大的实力,兼以廉蔺以国为重,文武相济,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大举攻赵。
教师就“战国时期形式图”进行讲解:
战国末期,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中,秦国的实力最强。秦国在商鞅两次变法后,国力日渐强大,于是,他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北部的赵国,实力比较强。故事发生时,秦国正将主要的力量对付秦国,它对赵国虽然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太多的力量来大举进攻。
三、整体初读
1.本文的故事构成:
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2.学生齐读第l~2自然段
这一部分部分是简介人物身份。既是对两个人物出身情况作必要交代,这是史传文的一般特点;同时又对后文作了铺垫。
3.整体理解“完璧归赵”部分
①flash动画“完璧归赵”欣赏。
这是一段古老的故事:一个普通的士人,更是一个英雄人物。面对一代枭雄秦昭王,从容镇定,大智大勇,表现出了大无畏英雄气概,在错综复杂的国家争斗中运筹帷幄,举重若轻……请观赏《完壁归赵》
②分角色“完璧归赵”段
角色分工:
角色一:蔺相如
角色二:秦王
角色三:缪贤舍人
角色四:赵王
角色五:其他
四、本部分文言字词句的落实
1.学生互动环节。
①学生交换预习所出试题。
②学生使用投影仪,分析讲解同学试题答案。
2.师生互动环节。(多媒体展示)
(一)一词多义
第一组: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