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20字。
《师说》习题
一、基础达标训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解析:A项“受”通“授”;B项“不”通“否”;C项“生”通“性”。
答案:D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吾师道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策之不以其道
解析: A项,名词,老师/动词,学习;B项,名词,疑惑/形容词,糊涂;C项,都是动词,学习;D项,名词,道理/名词,方法。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
解析:D项,连词,表顺承。A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代词,代指“道”。B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语气词。C项,第一个“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 “比”;第二个“乎”,助词。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古之学者必有师
解析:A项,所以:古,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C项,小学:古,小的方面要学习;今,对儿童少年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D项,学者:古,泛指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则群聚而笑之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渔人甚异之
D.吾从而师之
解析:A项,“笑”没有活用,动词,是“讥笑”之意。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耻学于师
解析: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D
7.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