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60字。

  师说
  教学目的
  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 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这所谓“破”,实质上是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能不估计到。
  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和讨论法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2课时。
  四、学情分析
  1)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于文言文等文学类的阅读就更加少得可怜。
  2)高一年的学生平时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较贫乏。而对于经典篇章这种对
  语言感悟、对人生体验要求较高的文体来说,学生的阅读品味更是一个难点。
  3)小乡村学生文言文基础差,朗诵能力不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学生),作《师说》,因抗颜(态度严正不屈)而为师。世(世人)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大家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知道韩愈因写此文而被当时人视为“狂人”。请大家说说韩愈究竟“狂”不“狂”;如果说他“狂”,这又意味着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要求是:结合文中的某些句子说明韩愈有反对流俗的巨大勇气,有坚持真理的精神,敢于发人之所未发,敢于尖锐地指责坏习俗。)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说》正是韩愈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创作实践的代表之作。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韩愈反抗流俗的这种勇气的确是难能可贵的。他以文章为武器批判落后事物的做法,贯穿着他的一生。同学们学过的《马说》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它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十六年间,比《师说》早几年,那时韩愈才30岁上下。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宫中要迎佛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