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14800字。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
营口开发区熊岳高中 丁 军(吟落春花)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绝 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③题(7分)
塞下曲(其二)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诗人牵马饮水渡过了塞下大河,尽管是秋天,已是水寒刺骨寒风凛冽。
B.虽已日近黄昏,但因为平沙莽莽无遮掩,所以昏暗中可以望见临洮城。
C.诗人联想起昔日的烽火战事,仿佛感受到了当年戍边战士的豪情壮志。
D.黄尘迷漫是边塞古今一贯的特点,但片片野草间仍能见到零乱的白骨。
②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开头两句写景,分别点明了诗人活动的地域和季节特点,也有明显的叙事意味。
B.“风似刀”这一比喻,形象地刻画出秋风逼人的寒意,与平沙黄尘的环境协调一致。
C.诗人追思历史之后,“黄尘足今古”一句使景物与情思紧密联系,衔接巧妙自然。
D.作者通过“秋水”、“平沙”、“黄尘”、“蓬蒿”等意象,写出了凄清、忧伤的意境。
③诗中“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与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都写到了古战场,两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两处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3分)
思想感情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不同之处: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 “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