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50字。

  《炮兽》教案
  【教学目的】1、了解雨果的小说艺术特色。        2、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3、分析《炮兽》的三个场景,能说出场景的描写方法,体会场景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4、理解对照法在《炮兽》中塑造人物、描写场景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结合雨果名句探究雨果场景创作的方法及场景设置的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暴行的西方作家。他死时,法国举国志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他就是维克多•雨果。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著名长篇小说《九三年》中的一个节选片段——《炮兽》(板书),看看这部作品为我们描写了怎样的场景,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二、相关介绍:
  1、关于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 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一生饱受宠辱,当过法兰西学院院士、上院议员,也被迫流亡海外长达19年。在艰苦的流亡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始终不向强权屈服,坎坷的人生遭遇为他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长篇小说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人道主义思想的颠峰之作)。
  2、关于小说:
  《炮兽》节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小说取材于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极为关键的一年,当时革命和反革命两种力量处于生死决战时刻,老谋深算的保王党贵族朗德纳克侯爵渡海来到布列塔尼,发起叛乱,向共和国进行疯狂反扑。他的对手正好是他的侄孙,勇敢善战的共和国远征军司令郭文。而郭文背后,又有一个既富理想主义精神,又铁面无私的政治委员西穆尔登,他是共和国派来监督“过于仁慈”的郭文的。在最后的决战中,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大败,从暗道逃跑,可是当三个小孩被困火海时,他却在刹那间良心闪现,返身回救,放弃了逃生的机会,结果当了俘虏,被判死刑。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便私自放走了他。这样,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代表、他的老师西穆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是永恒的、最高的原则。
  长篇小说《九三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