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课时,约3700字。
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有关背景,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2、学习叙、议、抒紧密结合,事、理、情交融并茂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和意思。
教学重难点:
同教学目的1、2、3
教学设想:本文采用讲诵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及有关课文背景。
2、学习解决本文中的相关字、词、句。
3、掌握几个古今异义词语:疾病、行为、私人、颜色、非常、首领等。
一、导入:
我们中国有古代有个成语专门指明“生命”和“正义”的关系,这个成语是什么呢?(舍生取义)大家知道它的出处吗?(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能背出相关的句子吗?(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五人墓碑记》写的就是明朝五位义士从容就义的悲壮故事。
二、背景介绍: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建立了一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帝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宗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五义士的悲壮之举起因于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