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 全一册教案(打包37套) 新人教版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社戏教案新人教版1108.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新人教版164.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65.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66.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大雁归来教案新人教版167.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新人教版168.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故事两则北冥有鱼教案新人教版169.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故事两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案新人教版170.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_大道之行也教案新人教版171.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_虽有嘉肴教案新人教版172.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教案新人教版173.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_卖炭翁教案新人教版174.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教案新人教版175.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178.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教案新人教版179.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两首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80.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两首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81.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88.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89.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184.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82.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85.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95.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96.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97.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98.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案新人教版199.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教案新人教版1100.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101.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102.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103.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1104.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登勃朗峰教案新人教版1105.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新人教版1106.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回延安教案新人教版1109.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安塞腰鼓教案新人教版1110.doc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灯笼教案新人教版1111.doc
1.《社戏》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理清文章结构。
2.感悟社戏中的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之情,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感悟社戏中的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我们曾陪童年鲁迅从“百草园”走到了“三味书屋”,今天我们继续追寻另一段有他童年影子的难忘经历——《社戏》
二、整体感知
1.播放【影音资源】《鲁迅》,了解作家作品。
2.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潺潺(chán)
不惮(dàn) 怠慢(dài)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踱(duó) 吁 气(xū)
宛转(wǎn) 絮叨(xù) 磕(kē)
舀水(yǎo) 蕴藻(yùn zǎo)
(2)解释词语
归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惮:怕,畏惧。
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行辈:排行和辈分。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3.速读全文,重点语段播放【影视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吗?
(2)本文的人物有谁?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围绕“社戏”这条线索,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2.《回延安》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并学习其形式。
2.熟读成诵,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并学习其形式。
2. 熟读成诵,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深情厚谊。
难点:
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音资源】《山丹丹花开红 艳艳》(阿宝),导入新课。
刚才播放的这首民歌歌名是什么?谁唱的?是用什么形式写成的民歌。(信天游)
信天游是一部镌刻在黄土高原的传世巨著,是劳动人民自由酣畅地抒发情怀的心声,它游荡在天空,流走于沟溪,回音于山谷。
【精品课件】展示“信天游”文体知识。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 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它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可参考【微教案】《信天游》
那么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又会有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让我们与贺敬之一起回延安,了解信天游,感受作者对延安的挚爱深情。
二、整体感知
【精品课件】
1.作者作品
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2.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党中央就设在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延安一直是中5.《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 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增强语言感悟力, 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 情和学习兴趣。
4.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影音资源】《美丽的大自然》《多彩的自然界》《大自然——植物》
2.导入语:春柳 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3.走近【作者作品】
竺可桢(1890—19 74),字藕舫,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是我国现代气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