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7道题,约12480个字。
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九年级统一测试
语文试卷2018.4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暮春时节,学校举办“春光作伴好读诗”系列活动。九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美丽《诗经》”专题活动。
有同学查阅资料后,写出关于《诗经》的一段文字,请你参与完善,完成1-3题。
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我们从祖先三千多年前留下来的《诗经》里,依然可以找到我们今天所渴望的生活的样子。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对《诗经•郑风•子衿》的化用显得如此自然真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太白表达离愁别xù()的神来之笔,也语出《诗经•小雅•车攻》。
○1 。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探讨研究学问,我们会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赞美崇高品德,我们会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思念之情,我们会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2 。
三千年前的《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名字yuán( )自《诗经•小雅•鹿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用典出自《诗经•大雅•荡》。○3 。
历经三千年沧桑岁月而沉淀下来,《诗经》无需唤醒,它一直在。那些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了我们的血脉,着我们的容貌,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诗经》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1.文中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和加点词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离愁别(序) (缘)自 蕴藉(jiè)
B. 离愁别(绪) (源)自 蕴藉(jí)
C. 离愁别(序) (缘)自 蕴藉(jí)
D. 离愁别(绪) (源)自 蕴藉(jiè)
2.为更加明确地表达文意,将下列各句放在文中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甲】《诗经》,它本存在于我们的诗书传承中
【乙】《诗经》,它本烙印在我们的家国文化里
【丙】《诗经》,它本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A.○1【甲】○2【乙】○3【丙】B.○1【甲】○2【丙】○3【乙】
C.○1【丙】○2【甲】○3【乙】D.○1【乙】○2【甲】○3【丙】
3.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塑造淬炼融入
B. 融入淬炼塑造
C. 融入塑造淬炼
D. 塑造融入淬炼
4.传统楹联常引用《诗经》中的语句。济南历下亭有一副对联,上联就引了《诗经》中的语句,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2分)
春光大不同,看,抱荷无与青山老
风气何其古,闻诗声朗朗,
A.雨雪霏霏把盏犹吟名士多B.杨柳依依把盏犹吟名士多
C. 杨柳依依掩卷常思绿水绕D.雨雪霏霏掩卷常思绿水绕
5.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均出自《诗经》,这些成语在句子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人的一生难免有得有失:得之,不必洋洋得意;失之,不必耿耿于怀。
B.好朋友遇到困难,他却爱莫能助,不能施以援手,他感到十分遗憾。
C.他违反了校规,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他山之石,我们要引以为戒。
D.上回蒙他相助,我才渡过难关。这次我投桃报李,定要助他一臂之力。
6.请将《蒹葭》的诗句补充完整,体会《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之美。(2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