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1道题,约7160个字。

  江苏省溧水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一积累运用(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祖国,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山川大地、语言文化、同胞民族。(1)波lán(▲)壮阔的黄河澎湃着的是光未然爱国的豪情,(2)丰饶(▲)的黑土地延绵着的是端木蕻良炽热的赤子情怀,最后一课上令人难忘的不仅是韩麦尔先生的哽咽的声音,更是人们对母语无限的眷恋……热爱祖国是人类(3)gèn(▲)古不变的情思,故土是我们(4)至死不懈(▲)的精神家园。
  2.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短语。(3分)

  3.用诗文原句填空,写出第(2)题诗人的朝代与作品名称及第(3)题的诗人。(10分)
  (1)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2)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
  (3)▲,惟解漫天作雪飞。(唐•▲《晚春》)
  (4)很多诗词歌赋,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特点。如:“▲①,
  ▲②”(《竹里馆》)中的琴声,衬托出了月夜竹林的幽静;“▲③,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中的笛声,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④,寒光照铁衣”(《木兰诗》)中的打更声,渲染了边塞军营生活的艰苦。种种声音,平添了诗词的画面感,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
  B. 邓稼先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C.面对大家的批评、指责,他却不以为然。
  D. 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用语的泛滥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
  B.为提的速度,有关部门对多处线路进行了整修,解决了网卡现象。
  C.教育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D.流落国外、重回祖国怀抱的《丝路山水地图》已在故宫展出。
  6. 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
  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7-11题。(15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孰若孤孰: ▲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益: ▲
  ③及鲁肃过寻阳及: ▲④即更刮目相待更: ▲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B.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狼》)
  D.孰若孤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