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2道题,约11030个字。

  泉州市2017年初中教学质量模拟语文试题(二)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⑴遥望是君家, 。(《十五从军征》)
  ⑵ ,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⑶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⑷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⑸ ,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⑹雾凇沆砀, , 。(张岱《湖心亭看雪》)
  ⑺《河中石兽》嘲讽众人看待问题以偏概全的一句是 , 。
  ⑻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诗人描绘黎明乘船所见之景,阐述积极乐观哲理的一联是 , 。
  2.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目。(8分)
  【一】宋元时期,福建海外交通贸易蓬勃发展,瓷业更显 甲,建阳、德化、汀溪、磁灶等瓷窑烧制的器皿,成为宋元“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yuǎn xiāo鈕世界各地。连江定海湾的水下考古,乙福建考古从陆地走向海域的序幕。出水的大量瓷器和船体残件等,是海外交通史研究丙的珍贵资料。世界瓷坛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德化瓷,为许多国家博物馆所珍藏。【二】从明中叶至清代,漳州陶瓷,如平和南胜窑开光青花瓷、田坑窑“素三彩”瓷器、东溪窑细小冰裂米黄釉“漳瓷”,大量出售到世界各地,从①,到②,再到③,都留下了它们多彩斑斓的身影。
  ⑴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拼音“yuǎn xiāo”对应的词语是“远消”,“序幕”的拼音应为“xùmoù”。
  B.文中的【一】【二】两层内容不能对调,因为它们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的。
  C.顿号和逗号都可以表示句中的停顿,因此,文中多处的顿号可以用逗号代替。
  D.根据语境,“从明中叶至清代”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可以改为“致”。
  ⑵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2分)
  A.生机 推开 不胜枚举 B.生机 拉开 不可多得
  C.生趣 推开 不胜枚举 D.生趣 拉开 不可多得
  ⑶文段①②③处依次应填入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水陆绵延相通的欧洲 ②遥远的非洲大陆最南端 ③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国家
  B.①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国家 ②水陆绵延相通的欧洲 ③遥远的非洲大陆最南端
  C.①山水相连的东南亚国家 ②遥远的非洲大陆最南端 ③水陆绵延相通的欧洲
  ⑷划线句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抄在横线上。(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诗人用一个“       ”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情形;而“            ”这一典故表明了诗人把内心希望寄托于求贤若渴的明君。(2分)
  4.下列对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甲光”则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对比鲜明。
  B.颔联依次从视觉、听觉角度渲染出一种阴冷萧瑟、紧张凝重的战地气氛。
  C.“易水”既点明了双方交战地,又暗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怀激烈之情。
  D.全诗擅用色彩词语,如“黑”“金”“燕脂”“紫”等,交织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8题。(16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