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9560字。
2018年南京六合初三第二次模拟测试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6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并写出第(3)句的作者。(11分)
(1)万里赴戎机, 。 (北朝民歌《木兰诗》)
(2)洛阳亲友如相问,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 《钱塘湖春行》)
(4)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5)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6)过尽千帆皆不是, 。 (温庭筠《望江南》)
(7)不戚戚于贫贱,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时光易逝,应把握当下,否则会留下“ ”的遗憾;岁月如歌,点滴成回忆,正如普希金所说“ , ”。(用汉乐府《长歌行》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的句子作答)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羞涩 sè 挑剔 tì 脸颊jiá 刹那chà
B.颓唐tuí 酝酿liàng 潜行qián 嘈杂 cāo
C.酬和hè 嫩叶nèn 屡次lǚ 吮吸shǔn
D.汲取jí 恻隐cè 字帖tiě 笨拙zhuō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籍贯 提防 销声匿迹 蛛丝蚂迹
B.取决 妒忌 根深缔固 粗制烂造
C.威慑 脉博 美不甚收 芸芸众生
D.祈祷 妇孺 张皇失措 锲而不舍
班级开展“汶川十年,美丽涅槃”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4.阅读下面一段活动开场语,完成题目。(6分)
2008年5月12日,随着大地的一阵颤抖,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生死别离!汶川、北川、映秀……一个个曾经与壮丽锦绣相连的地名,一时间竟成为灾难的代名词!
而今,十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地的伤痕逐渐愈合抹平,街市的疮痍早已不复存在, …… 一个个奇迹,在昔日的乱石和瓦砾中耸立。那些间或保留的遗迹提醒我们:铭记、感恩、自强、奋进。
(1)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上面画波浪线的词语。(4分)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2分)
5.今年5月12日,从各大媒体到个人微博、微信朋友圈,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纪念当年的汶川事与中华情。两位同学却产生了争论,请结合语境,补全对话。(5分)
小方:我们今天再次回顾汶川十年,意义重大,这段历史 A 是全体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沉痛记忆, B 是国人团结一心的力量的展示。(填写恰当的关联词,2分)
小艺:我觉得地震这样悲痛的事无需反复提起,有些纪念活动已经变了味,就是为了拉动旅游,打悲情牌,实际就是消费灾难。
小方: C (3分)
小艺:你说的有道理,纪念不是为了打悲情牌,而是提醒我们铭记历史与自强不息。
二(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4分)
【古诗阅读】
浣溪沙 欧阳修①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②。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③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④前!
[注释]①本词写于欧阳修颖州太守任上。②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③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④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6.(1)“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既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又表达了词人 心理。(1分)
(2)前人对上片“逐”“出”两字非常称道,请选择一个字作简要赏析。(2分)
【古文阅读】
养竹记 白居易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