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5640字。
座号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分 数
一、积累与运用(共3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殷红\殷切 校对\学校 气冲斗牛\斗转星移
B.胸脯\哺育 脐橙\接济 鞠躬尽瘁\群英荟萃
C.缝隙\缝补 降落\投降 深恶痛绝\罪大恶极
D.蓬松\船篷 取缔\涕泪 山崩地裂\鹏程万里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 镐头 愧怍 烦躁 秩序 妇儒皆知
B. 金柝 荒僻 山巅 元勋 家喻户晓
C. 自矜 怪诞 哀悼 摇言 目不窥园
D. 诘问 狂澜 迭起 气魄 锋芒必露
3. 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B.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 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C.我们练习写作文,要多读、多写,日子久了,自然熟能生巧。
D.这道数学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4. 下面句子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D.①④②⑤③
5.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烙印》。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表现沦陷区人民 的悲痛与抗议,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深情。
C.《台阶》用第二人称叙述了作者父亲和台阶的故事,这台阶既是父亲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
D.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的、真实的鲁迅先生,让我们直面他伟大的人格。
6. 古诗文默写:(8分)
①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
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④写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7. 名著阅读:(10分)
(1)读完长篇小说《红岩》,请你谈谈对“红岩”二字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