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420字。
  江西抚州七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但这个成就的取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②从文学史上说,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史诗,而中国却没有史诗。既然是诗的国度,为什么没有史诗呢?是不是缺少史诗的素材呢?不是。《诗经》的《大雅》中就有反映周民族历史的诗歌,《生民》《公刘》大明》等记栽了周民族源起、发展的重要事件。但它们是祭歌,属于赞美歌的性质,叙事、描写只是粗陈梗概。如,周武王伐殷攻取天下,其中战争场面在史诗中正是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的,但在《大明》中只用了短短的十四句就结束了。这就是说,中国虽有史诗的素材,但它们却只构成了诗歌的背景,真正写出来的是抒情的赞歌。这表明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不是叙事的道路。
  ③同样的缘故,中国的戏剧也产生得很晚,西方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戏剧,而中国直到元代才出现。其实,戏剧的素材很早就有,只是没有发展成戏剧,如《楚辞》中的《九歌》是富有神话性的祭神乐歌,《湘君》《湘夫人》就是两幕歌舞场面,暗含着湘君、湘夫人悲欢离合的—段过程。这两首诗都用抒情的笔法,成为《九歌》中最富于抒情性的作品。那么,有神话,有故事,有表演,为什么没有发展为戏剧呢?欧洲的戏剧就是从酒神节的赞歌中逐渐发展成为戏剧的,而《九歌》却将可以写成戏剧的素材写成了抒情的诗章。这同样是因为中国诗歌一开始就走上了抒情的道路。
  ④就文学史而言,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并且没有含有神话的悲剧和史诗,古代神话保留下来的自然也就较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到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十五国风为代表的抒情传统。
  ⑤中囯长篇叙事诗因此也出现得很晚,而且数量不多。即便有一些叙事诗,篇幅也不算长。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而在中国,《长恨歌》就算是长的了,也不过一百二十行而已:中国真正可算是长篇叙事诗的作品到了明代才有,那就是鼓词和弹词。鼓词大多叙述历史兴亡、战争之事,弹词写爱情故事的多一些,也有写历史故事的,如《二十一史弹词》。鼓词、弹词都采用弹唱的形式。可是这类长篇叙事诗,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只是具备了诗的形式而已,其实质是小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虽然诗歌创作繁荣,然而没有史诗;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但史诗出现很早。
  B. 中国没有史诗,中国的戏剧很晚才出现,其原因都是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抒情之路。
  C. 鼓词和弹词虽然从形式上看属于长篇叙事诗,但其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其实质仍然是小说。
  D. 小说出现之前,西方诗歌有一部分叙事功能,中国诗歌则没有,这是因为中西方诗歌发展路径不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中西方诗歌、戏剧的发展特点为重点,由点及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学的不同。
  B. 笫④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损失”“代价”承接上文,“抒情传统”则开启下文。
  C. 文章运用了“总一分一总”的论证思路:笫①段总写,②③⑤段分写,⑥段总结全文。
  D. 文章观点鮮明,所举例子如《九歌》《二十一史弹词》等使文章资料翔实,令人信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红狐狸
  刘平
  都说山里有一只红狐狸,真的。有人这样描述:那家伙浑身的毛火红火红的,在老鹰崖上一闪就不见了,速度很快,像一道红色的闪电。又有人这样描述:它浑身的毛红得那个纯啊,没半点杂色。在深溪沟也出现过,还是一闪就不见了。
  说起红狐狸,人们眼里都露出贪婪。那皮毛,值一大堆大洋!
  只有杠子爷说:“山里哪有啥红狐狸?球!想钱想疯了!”
  杠子爷守着这片山。松林坡两间木板屋,就是他的家。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只羊,几只鸡,两只鹅,还有一条大黄狗”,除此之外,別无他物。小说这样写体现了杠子爷生活的清贫,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B. 松果曾追随杠子爷学过狩猎,后来开了一家野味餐馆和皮货店,赚了很多钱,但他依然不满足,处心积虑想抓住红狐狸大发一笔横财。
  C. “木板上挂着的一支猎枪,早就锈迹斑斑了”暗示了杠子爷早期的职业;“很多年前松果很瘦;现在,松果很胖”暗讽松果发了大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