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000字。
  赣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Ι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Ι卷阅读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的文学生态无疑是“多元化”的。首先,作家不再是少数的精英人士,借助网络等新媒体,我们着实进入了全民写作时代。全民写作的机制,导致文学作品爆发性增长。CIP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申报出版的文学类图书达到50230种,比2015年增加8.0%。网络文学作品存量更大,每天发表的网文超过1000万字,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出版社一年的出版量。与此同时,文学类型迭代速度加快。文学已进入产业化、大数据和IP时代,消费式的类型文学阅读和鉴赏式的纯文学阅读并存,面对特定读者群“定制”文学作品已成趋势,文学产业的粉丝效应日益彰显。
  这种多元的文学生态造就了多元的批评格局。借鉴蒂博代的观点,当下是全民批评的时代,存在着三种批评。第一种批评群体以媒体、读者代表为主,依靠网络等媒介表达批评态度和观点。第二种批评群体,就是依附于高校、作协等体制内的专业批评家。第三种批评群体是作家个人以撰写“作家阅读笔记”的方式进行批评。
  在多元化批评格局中,专业批评本应起到引领作用,因为“专业批评承担着两种不可替换的功能:其一,使文学的整个过去保持现实性;其二,因为对所处时代的作品的了解,亦因为对人文科学的了解,给予文学更准确、更具技术性、更科学的描述和阐释”。尤其在当下,专业批评更应诚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正本清源,有力回应新问题,把握文学发展趋势。
  然而遗憾的是,而对全民写作的环境与文学的产业化趋势,专业批评界出现了失语的危机。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学批评日益成为文学理论的附庸,不少批评者热衷于生造概念、套用空头理论,却无法解释真问题。其二,文学批评的尺度缺失,要么以文学审判官自居,对作品吹毛求疵,一切批评沦为纯粹批判;要么就是人情化、商业化批评泛溢,批评沦为宣传的附庸。批评界不少学者将这些现象归因于批评主体的人格塌陷、伦理缺失。但在我看来,根本的是:专业批评固于传统批评范式的规约,未能鲜活、敏感地建立起适应当下时代特性的批评观和方法论体系,范式危机造成批评失去准确性和力度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下多元的文学生态造就了多元的批评格局,与此同时,文学类型迭代速度也不断加快。
  B. 专业批评对文学有更准确、更具技术性、更科学的描述和阐释,是因为把握了文学发展趋势。
  C. 现在文学发展越来越繁荣,文学批评却没有跟上步伐,造成文学批评失去准确性和力度感。
  D.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全民写作时代,而文学作品已经成为面对特定读者群“定制”的产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证全民写作时,使用了一系列具体数字,表现了当下文学作品迅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B. 文章第四段从两个方面对专业批评界失语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出现失语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C. 文章从当下的文学生态出发,引出对当代文学批评的讨论,指出文学批评迫切需要“建构主义”。
  D. 文章主体部分指出当下的文学批评分为三种,重点指出了其中的专业批评的遗憾和出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钥匙
  柏菁
  他彻底失望了,感到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他,过去的格印将永远无法抹去。每天面对冷漠的面孔,不屑的眼神,没有人看得起他,他被这个世界彻底抛弃了,回不了头了,他心灰意冷,刚刚萌发的良知和善心又泯灭了。他想到了报复,他要报复这个世界,报复那些鄙視他的人。
  他在内心酝酿着复仇计划,用仇视的目光观察着出出进进的住户,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与天气有关的景物描写,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形象,烘托“他”的前后心情变化,体现“她”的形象美。
  B. 小说写“他”重心理活动无外貌描写,写“她”重外貌描写无心理活动,这样安排达到了用“她”的美貌改变“他”的心理和形象的效果,使个性突出。
  C. 小说特别叙写了“他”丰富的内心活动,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全文自如地运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来写“他”的故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