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 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一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二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六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三单元+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四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五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古代的私家藏书
  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此外,宋朝以后,很多藏书家都利用自己的藏书来刻书印书,增加了图书的流传,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孤本和珍稀本。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成长期,始于春秋末期,到东汉结束。虽然古代最早的藏书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但它实际上是公家藏书。因为在那时,学术内容尚处于萌芽阶段,都掌控在官府手里,私人是没有能力藏书的,且那时候的制书工艺很复杂,私人没有生产力来制造图书。这也是“学术官守、学在官府”的一个现象。到了春秋后期,周王室势微,诸侯纷起,出现“诸子学说”。西汉建立以后,文化建设逐渐兴起,中央藏书机构去民间大力搜罗图书,但私人藏书还是比较薄弱。私人藏书主要集中在两类人手中,一是有权势的诸侯王,一是有学问的士大夫和官员。到了西汉后期,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开始出现一些图书的买卖市场,叫作“书肆”。东汉时期有一批有名的藏书家,如经学家杜林、史学家班固、医学家华佗、文学家蔡邕。
  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这个时期有一个大事件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即纸的普及。第三个时期是古代私家藏书的兴盛期,从宋朝到清朝末年。以前图书生产是靠手工抄写,生产速度很慢,到了北宋以后,雕版印刷逐渐普及,书的流通数量大大增加,给私人藏书提供了很多资源。
  我们不仅要研究藏书史,还要研究藏书文化,特别是对藏书楼和藏书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古时候藏书比较少,藏书楼就无从谈起,等藏书慢慢积攒到一定数量以后,如在北齐就出现了藏书楼。到了明清,藏书家数量众多,且藏书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在江南一带就曾经出现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藏书家藏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藏书章,藏书章最早的作用是表示对图书的所有权,但后来随着藏书文化的发展,藏书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心态和志向,甚至宣泄一些情绪,所以藏书章就越来越多,而且内容越来越丰富。
  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每一次改朝换代,中央政权的藏书遭到破坏后,都是到民间搜集藏书;而且当公家藏书流散四方的时候,民间藏书都是一个巨大的容纳库,把公家藏书收容进来。所以,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
  1.下列对“私家藏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重要补给,政府只有依靠民间的藏书才能来恢复和重建国家的公共藏书馆。
  B.宋朝时期,因为很多藏书家都利用自己的藏书来刻书印书,所以增加了图书的流传,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孤本和珍本。
  C.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成长期、发展期、兴盛期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春秋末期,到东汉结束。
  D.古代最早的藏书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但那时候大多还是公家藏书。因为学术内容尚处于萌芽阶段。
  解析:A项,说法绝对,“只有依靠民间的藏书”说法错误。B项,时间错误,原文说的是“宋朝以后”。D项,“大多还是”错误,应是“实际上是”。
  答案:C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殷商时期,学术都掌控在官府手里,私人没有能力藏书,加上那时候制书工艺很复杂,私人无法制造图书,这是“学术官守、学在官府”的一个原因。
  B.西汉建立后,中央藏书机构去民间大力搜罗图书,但私人藏书还是比较薄弱。私人藏书主要集中在有权势的诸侯王、士大夫和官员手中。
  C.东汉时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开始出现一些图书的买卖市场,叫作“书肆”。也出现了一批有名的藏书家,如杜林、班固、华佗、蔡邕等。
  D.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纸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加上北宋以后雕版印刷逐渐普及,给私人藏书提供了很多资源。
  解析:A项,“原因”应为“现象”。B项,缺少修饰性语言,导致扩大了范围,应为“有学问的士大夫和官员”。C项,时间错误,应为“西汉后期,由于私人藏书的需求”。
  答案:D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仅要研究藏书史,还要研究蕴藏在藏书历史里面的藏书文化,特别是对藏书楼和藏书章的研究,意义重大。
  B.藏书楼出现于北齐,直到明清,藏书家数量众多,藏书规模更加庞大,所以就出现了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
  C.藏书章最早的作用是表示对图书的所有权,但后来藏书章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积极心态和高远志向。
  D.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在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时候,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
  解析:B项,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在江南一带就曾经出现书楼林立的壮观场面”。C项,表述错误,依据原文,应是“藏书章经常用来表达藏书人的一种心态和志向”。D项,条件表述不全,缺少“中央政权的藏书遭到破坏”和“而且当公家藏书流散四方的时候”。
  答案: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花瓷细腰鼓
  杨轻抒
  眉间坊是一条街。为什么叫坊不叫街,好像没人说得清楚。街不宽,也不长,四月的风卷着落花从东头过来,百米之后就消失在了西头的车流里。街还不直,微有弧线——之前电视台曾经做过城市航拍,其中就有眉间坊的镜头,看到的人说,咱这眉间坊从
  ……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王维的“名大家”
  ①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②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③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因为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④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有删改)
  1.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D.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解析:C项,根据文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和“‘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可知,选项曲解原意。
  答案:C
  2.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
  B.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后人排斥于“大家”之外。
  C.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耽禅味而忘诗教”。
  D.代表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
  解析:B项,“后人”范围太广,文中说宋人因为“陷贼”事件指摘王维,而排斥王维于“大家”之外的是主流诗学。
  答案:B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解析:A项,“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有误。
  答案: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最后三分钟的高贵
  威廉•保西
  阿普达是英国伯明翰南部山区的旅游观光小镇,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很多特色,至今仍然使用马车代步。艾迪是镇上一家出售特色草帽的小工艺店老板。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