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2020字。
2018届高三“五校联考”调研考试
语文
第I卷
(总分16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应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尼采知道,道德是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 ,人不能不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道德评价和道德 ,这样人才能对自己怀有一种信心,这种信心是人作为人而不是像动物那样生活所 的。
A. 指路灯 批评 必需
B. 指路灯 批准 必须
C. 坐标系 批准 必需
D. 坐标系 批评 必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指路灯”能给人指明方向,而“坐标系”能替人找准位置,依据语境“人不能不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道德评价”应该选择后者;“批评”和“批准”含义很容易区分,依据后文中“样人才能对自己怀有一种信心”推测,应该是“批准”才会有信心;“必需”“必需”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必须”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由此判断答案为C项。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
A.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C.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D.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淞半江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夸张修辞手法的把握。题干中答题关键词“没有使用夸张手法”。A项,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没有夸张手法;B项,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扩大夸张;C项,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满洛城”则形容笛音的饱满,与影响力,充斥着整个洛城,扩大夸张;D项,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淞半江水,扩大夸张。答案为A项。
3. 下列诗谜的谜底是成语或历史人物,谜面与谜底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③坐地日行八万里 ④良药苦口利于病
A. ①对答如流 ②无与伦比 ③鲁迅 ④辛弃疾
B. ①对答如流 ②无与伦比 ③鲁迅 ④霍去病
C. ①无与伦比 ②对答如流 ③陆游 ④霍去病
D. ①无与伦比 ②对答如流 ③陆游 ④辛弃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