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29张,学案约5120+1470字。
2 诗两首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节选用了“独自”“彷徨”“寂寥”“雨巷”“愁怨”等描绘情感的词语来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
B.第二节“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写出了“丁香一样的”姑娘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味、忧愁的心情。
C.第二节中三个句式一致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和情感的表现力。
D.最后一节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望而不可即,诗人对离别的无可奈何,隐含了其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凄婉、迷茫、哀怨的情感。
E.诗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的反复,使诗歌首尾相合,浑然完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
解析A项,“雨巷”这个词语不表示感情。D项,“诗人对离别的无可奈何”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AD
2.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描述了这位姑娘的形象:“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三行诗的顺序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解析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组排比句,句式一致,关系对等并列。但实际上,作者如此表达,一是内容的需要,二是诗歌形式的需要。因此,可从内容和音韵两个角度分析这组句子的作用。
参考答案不能互换。从内容的层次上看,由外在的表象到内在的情绪,逐层深入;从音韵上看,这首诗的每一诗节的第三、六行押韵,互换后,音韵不协调。
二、语言运用
3.以“希望”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戴望舒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不得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希望,而虚幻无力的希望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
解析“以‘希望’为开头”这一要求暗示在叙述时以“希望”为主语。另外还应灵活运用代词“它”及关联词语,使语句在叙述转换时变得简明流畅。
参考答案希望是虚幻无力的,而它又是戴望舒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面前从昔日的旧梦中寻找到的,因为它不可能给诗人以精神的拯救,所以诗人的诗情总是笼罩着一层不可排解的伤感。
4.《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经典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国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征集舞台悬挂对联,请你根据提供的上联写出下联。要求符合对联的基本格式。
上联:唐风汉韵入耳皆是天籁之声,声声抑扬顿挫
下联:
解析拟写对联时,要求上下联在结构上彼此照应(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当、平仄相对),在内容上相互关联。本题在内容上应该是对古代诗歌的高度赞美,以此彰显《中国诗词大会》的栏目主题。
参考答案古调近体过目均为珠玑之篇,篇篇妙不可言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
2、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意象和意境。
2、学习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3、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体会优美的意境所造就的艺术效果。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教学,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反复诵读,感受语言之美。
2、合作探究,品悟意境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感悟诗人的情感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获得一次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 探究诗歌的意象。(《雨巷》)
2、 赏析诗歌的语言美。(《再别康桥》)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美之所在、美之真谛。
【教学时间】
安排两个课时
【问题思路】
第一课时 《雨巷》
(一)自主学习
听录音朗读,提问:
作者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二)能力提升
1、姑娘是怎样的一个姑娘?从诗中找出一句来概括。
2、为什么说“结”着愁怨?“结”字有何意蕴?
3、从诗中找出姑娘的动作、神态描写。
4、诗人与姑娘以怎样的方式相逢?有感情交流吗?从文中找出语言来回答。
(三)分析鉴赏
1、为什么和姑娘以这种方式相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姑娘有什么象征意义?
2、雨巷有何象征意义?
(四)合作探究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