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70字。
浙江省绍兴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份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下列各题。
汉语谐音艺术的出现,除了跟汉语语音特点有关以外,还与汉族的民俗传统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中国人春节喜欢挂葫芦,不仅因其藤长子多,象征了多子多孙,还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年画中通常会画一只喜鹊(zhù) 立于梅枝之上,谐音“喜上眉梢”;过年时,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碗,大人不会像平时那样责备惩(jiè) ,反而会说一句“碎(岁)碎(岁)平安”……这些都体现出一种传统的民俗习惯:做事说话要多和好事好词关联,即使不同字也要争取谐音,祈求好运庇护,希冀将来能幸福成功、快乐平安。又如,在中国文化里,有以虚为美、文贵曲折的传统,而谐音正好可以起到化直露为①、避粗俗成②的效果。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含冤被斩,临终时对他的儿子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闻者皆为之落泪,知其用“莲”谐音“怜”,用“梨”谐音“离”,在内敛委婉地表达对儿子未来③命运的怜惜和对黑暗社会害其骨肉分离的愤慨。这正是谐音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佐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惩(chéng) 冀(yì) 敛(liǎn)
B. 惩(chéng) 冀(jì) 敛(liǎn)
C. 惩(chěng) 冀(yì) 敛(liàn)
D. 惩(chěng) 冀(jì) 敛(liàn)
(2)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填写汉字:(2分)
(zhù) 立 惩(jiè)
(3)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庇”第六笔是撇,“慨”第二笔是竖 B. “ 庇”第六笔是撇,“慨”第三笔是竖
C. “庇”第七笔是撇,“ 慨”第二笔是竖 D. “庇”第七笔是撇,“慨”第三笔是竖
(4)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③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①典雅 ②含蓄 ③惊慌失措
B. ①典雅 ②含蓄 ③孤苦伶仃
C. ①含蓄 ②典雅 ③惊慌失措
D. ①含蓄 ②典雅 ③孤苦伶仃
(5)借助文段中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表述中不包含谐音文化的一项是 (2分)
A. 三味书屋中挂着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树下,暗指书中自有“福禄”。
B. 中国人年夜饭一定要有鱼,预示“年年有余”;喜欢数字“8”,而尽力回避数字“4”。
C. 俗语“矮子爬坡”说的是小个子一步步往高坡爬的情景,暗含“步步高升”的意思。
D. 过年时,很多人会在家里倒贴“福”字,表示福气已“到”,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2.(1)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图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颜勤礼碑》中的一部分,下面对这一书法作品的点评,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楷书,俊秀流畅,遒劲奔放。
B. 楷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
C. 行书,俊秀流畅 ,遒劲奔放。
D. 行书,端庄宽厚,雄健有力。
(2)《颜勤礼碑》中“讷言敏行”这一成语,出自《论语•里仁》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成语出自《论语》,比如成语“ ”就出自《论语》中
的“ ”。(2分)
3.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刻画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人物,阅读以下图文,请将这些人物分别填写在下面每张图后文字空白处的横线上。(4分)
一到夏天,睡觉时(1) 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一看,(2) 就站在我背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