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九年级语文上册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doc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读•书(11分)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把它正确、美观、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2分)
  2.默写。(9分)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关雎》)
  (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
  (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李白]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7)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8)《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读•思(39分)
  (一)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C)(3分)
  A.妖娆(ráo)   嘶哑(sī)   汹涌(xiōng)  坟墓(fén)
  B.冠冕(miǎn)   娉婷(pīng)    鲜妍(yán)      飘逸(yì)
  C.忧戚(qì)      摇曳(yè)     凝望(níng)     丰润(rùn)
  D.折腰(zhé)     流盼(pàn)    枉然(wǎng)    呢喃(ní)
  (解析:C.“戚”应读作“qī”。)
  4.读语段,找出说法有误的一项(B)(3分)
  时值深秋,霜色微寒,漫布山谷的,是山林深深浅浅的金与浓淡各异的红。一入沟内,交错闪过的是峡谷两侧金黄的红杉、艳红的槭树、鹅黄的山杨与墨绿的冷云杉交织的巨大色块。人在车中,车行谷中,巨幅色块像挂在天地之间飞动的彩衣,又似阔大舞台正在滑动的暮布。待舞台开启,甫一定睛,远处雪山隐现,近前青山兀立,一丛丛经霜的灌木夹杂在浓淡不一的绿色里,弱小却醒目。高大的松柏间,挂满金黄色果实的沙棘树,一派娇俏诱人,溪流蜿蜒、行云如黛、松涛阵阵,木栈道上游人似彩点,恍若画中游。
  A.语段中画线句是单句。
  B.“霜色微寒”“溪流蜿蜒”“行云如黛”都属于并列短语。
  C.“滑动的暮布”中“暮”应写作“幕”。
  D.这段文字有许多色彩描写,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解析:B项三个词语都是主谓短语。)
  5.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解析:A.应该是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二)
  阅读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完成第6-7题。
  我的思念是圆的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读•书(12分)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作品中找出两个成语,用楷体把它正确、美观和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2分)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5)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8)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
  (9)《行路难》(其一)中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的句子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二、读•思(38分)
  (一)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B)(2分)
  A.旁骛(wù) 惊骇(hài)   游弋(yè)   强聒不舍(guō)
  B.亵渎(xiè)  赃物(zāng)   广袤(mào)   孜孜不倦(zī)
  C.骈进(bìn)  汲取(jí)     彷徨(huáng)  根深蒂固(dì)
  D.瞥见(piē)  宽宥(yòu)   儒养(rǔ)      相得益彰(zhāng)
  (解析:A项“弋”应读作“yì”;C项“骈”应读作“pián”;D项“儒”应读作“rú”。)
  4.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C)(2分)
  相信神圣的人有所敬畏。在他的心目中,总有一些东西属于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他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不论他对人生充满着怎样的欲求,他始终明白,一旦人格扫地,他在自己面前也失去了人的自信和尊严,那么,一切欲求的满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彻底失败。相反,那种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
  A.语段中加点词语“亵渎”是动词,意思是“轻慢,不尊敬”。
  B.语段中“受到惩罚”“始终明白”“人格扫地”“自信和尊严”四个短语类型都不相同。
  C.语段中画线句“他不是害怕受到惩罚,而是不肯丧失基本的人格”是并列复句。
  D.语段中“知耻近乎勇”所用引号的用法是引用。
  5.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演讲内容。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英国作家雨果,代表小说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