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课件试题)(打包9套)苏教版必修2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68.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向死而生鸟啼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78.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向死而生鸟啼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64.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向死而生我与地坛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79.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向死而生我与地坛节选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65.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陨落与升华说书人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80.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陨落与升华说书人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66.doc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陨落与升华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181.ppt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1珍爱生命陨落与升华最后的常春藤叶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67.doc

  专题1 珍爱生命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
  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解析:D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能力。A项,原文是“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并未说谁提出的“气候正义”,属无中生有。B项,原文是“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不是单纯的“限制排放”。C项,原文是“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解析:C 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以大量篇幅”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解析:B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就可以得到保证”太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失忆人
  张铭书
  那天的事有些怪。
  上午九点左右,我从单位出来沿着一条街匆匆往前走,走到下一个路口时,不由停下步子,拿不准是继续往前走呢,还是应该拐个弯儿。我问自己,你准备去做什么呢?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接下来,我连自己是谁都记不起来了。
  ……
  鸟 啼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摇曳(yè)       椋鸟(líng)
  老饕(tāo)             蔷薇(qiáng)
  B.苍穹(qióng)          束缚(shù)
  攫住(jué)             滞留(zhì)
  C.阻挠(náo)             炽热(zhì)
  慰藉(jiè)             荆棘(jí)
  D.蝙蝠(piān)          暴露(lù)
  蛰伏(zhé)             隐遁(dùn)
  解析:B A项,“椋”应读liáng;C项,“炽”应读chì;D项,“蝙”应读b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顷刻  襁褓  残赅  大名鼎鼎
  B.丰饶 眩目    蠕动   有条不紊
  C.跌宕 强悍    震摄    喷涌而出
  D.招致 耗尽    抵御    势不可挡
  解析:D A项,“赅”应为“骸”;B项,“眩”应为“炫”;C项,“摄”应为“慑”。
  3.(2017•安徽淮北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改造)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们的崇高形象,比天山更高大!他们的创业故事,比神话更精彩!耳濡目染,切身感受兵团人的成就,怎能不让我们对他们更加肃然
  起敬?
  ②作为一个清贫的读书人,我的蜗居别无长物,只有满架的书静静地立在那里,那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食无肉,不可以居无书。
  ③德国友好人士雷曼博士气愤地说,事件从开始到现在让人越来越不可理喻,甚至德国各大媒体对如此骇人听闻的案件都不敢报道,为
  什么?
  ④大师们的学识、境界与情怀,进一步拓宽了王宝贵的视野,也让他在习书的同时也养成了严谨的学风、深厚的学养和高雅的情怀,逐步登堂入室。
  ⑤正因为他对译作披肝沥胆、精益求精,他的作品才会得到读者喜爱,被一代又一代读者阅读,带来文学和人生的启迪。
  ⑥在新闻宣传方式不断加以改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微言大义的公益广告直抵人心,影响力巨大。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B ①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